[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23044.7 | 申请日: | 199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9658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1 |
发明(设计)人: | W·P·诺布尔;A·K·加塔利亚;B·埃尔-卡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762;H01L21/336;H01L21/82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增勇,叶恺东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结构 及其 形成 方法 | ||
一般地说,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隔离技术。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的浅沟槽隔离(STI),其中绝缘材料隆起在半导体表面之上。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能减少漏电的DRAM单元的晶体管的隔离结构。
当代CMOS技术使用由沟槽邻接或耦合的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沟槽被用作浅沟槽隔离(STI)或形成沟槽电容存储单元。
在半导体器件接近任一类型的沟槽的边缘或角处,一直以来都产生寄生漏电通道。在下述论文描述的漏电机理中,寄生漏电通道由于在沟槽角附近栅极电场增强而造成,此文是T.Furukawa和J.A.Mandelman在1988年l0月9-14日的Proceedings of theElectrochemical Society Meeting(电化学学会会议)上发表的“Processand Device Simulation of Trench Isolation Corner Parasitic Device沟槽隔离角寄生器件的工艺与器件模拟”。电场由于角的曲率半径小和接近栅极导体而增强。使角变尖和使接近角处的栅极介质变薄的处理方法会使问题恶化。此外,关于角电场增强的最坏情况是,栅极导体包围着沟槽角。在形成氧化物之后对氧化物刻蚀期间,隔离沟槽中的氧化物填充物凹进到硅表面以下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由于电场增强,角有比器件平面部分的低的阈值电压(Vt)。这样,就形成了电流导电的平行通道。可是,对于当代技术使用的器件宽度而言,器件的上平面部分流过大部分导通电流。沟槽角导电是一种寄生导电,它通常只对亚阈值(sub-threshold)漏电有相当的贡献。这种沿着角的寄生漏电电流最容易在窄MOSFET的亚阈值电流曲线的隆起部分看到。
正如从Andres Bryant,W.Haensch,S.Geissler,Jack Mandelman,D.Poindexter和M.Steger在1993年8月在IEEE Electron DeviceLetters,Vol.14,No.8发表的“The Current-Carrying Corner Inherent toTrench Isolation,沟槽隔离固有的载流角”所描述的那样,角器件在例如要求窄沟道宽度以达到高密度的DRAM的应用中甚至能支配导通电流。这种平行载流角器件对于低备用功率逻辑应用的备用电流和对于DRAM单元的漏电来说变成主要的MOSFET消耗源。此外,存在着这样的利害关系:由于在角处电力线聚集产生的增强的电场强度会冲击介质的完整性。
D.Foty,J.Mandelman,和T.Furukawa在1989年10月在Proceeding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Meeting(电化学学会会议)上发表的论文“Behavior of an NMOS Trench-Isolated Corner Parasitic Device at LowTemperature低温下NMOS沟槽隔离角寄生器件的特性”提出,角寄生器件随温度降低的改善没有平面亚阈值斜率那么多。这样,角寄生器件在低温下可能比平面器件有更多问题。
这种角漏电问题通常用提高阈值调整(tailor)离子注入剂量来控制,不过这会使器件特性变坏。这样,需要有另外控制角的方案。
T.Ishijima等在1990年的Proceedings of the IEDM(IEDM会报)的p257上发表的论文“A Deep-Submicron Isolation Technology withT-shaped Oxide(TSO)Structure带T形氧化物(TSO)结构的深亚微米隔离工艺”中提出沟槽侧壁倒置(inversion)的问题。该文提出使用一对校准光学掩模来在邻近隔离沟槽拐角处形成T形氧化物和沿着沟槽的侧壁使用沟道截断(stop)硼离子注入。这种结构使器件离开沟槽侧壁,并提供硼来提高沿着侧壁的Vt。可是,当在这双掩模和离子注入方案中有光学掩模对准公差时,就增大了隔离,从而使得这方案不够理想。虽然M.M.Armacost等的共同转让的待批的专利申请“A Corner Protected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Device,角受保护的浅沟槽隔离器件”提供一种方案来保护角而又不增大隔离,但仍然有角变尖和氧化物变薄的根本问题。这样,需要有控制角寄生的改进方法,而下述的发明就提供这种改进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避免角落漏电而又不会使器件特性变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3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旋转性能的骨内植入的单齿植入件
- 下一篇:身体冲洗装置及其供热水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