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气囊装置的气囊有效
申请号: | 97191610.1 | 申请日: | 199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9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奥村胜广;棚濑利则;中村荣七;山本贵史;寺泽肇子;落合康雄;藤原秀之;近藤慎二;窪田泰志;中嶋裕树;三浦修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2 | 分类号: | B60R2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1.一种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它安装在车身的车内侧的车门开口周缘,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上述车门开口周缘的下部侧的流入部,将膨胀形状做成为覆盖上述车门开口那样的大体四方板状的袋形,而且还配置有局部地使车内侧壁部与车外侧壁部相互接合的发挥张力用结合部,以在膨胀时在上述车门开口周缘下部侧到斜上方的上部侧形成产生张力的张力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挥张力用结合部沿着张力线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并且分别横过张力线形成,再有,膨胀时的膨胀室为1个,上述发挥张力用的结合部分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大体中间部位,以在上下设置流过上述膨胀用气体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挥张力用的各结合部分别为具有向上述气体流入部凸出的弯曲形状的凸出部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挥张力用的各结合部分别在与上述气体流入部侧相反方向一侧具有凹向上述气体流入部侧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通过缝合上述车内侧壁部与上述车外侧壁部来形成配置于用于构成上述膨胀室的周缘上的膨胀室构成用的结合部和上述发挥张力用的各结合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通过介入具有弹性的片材,缝合上述车内侧壁部与上述车外侧壁部来形成配置于用于构成上述膨胀室的周缘上的膨胀室构成用的结合部和上述发挥张力用的各结合部。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车内侧壁部和上述车外侧壁部缝合成封闭的环状,形成上述发挥张力用的各结合部。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通过粘合上述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形成配置于用于构成上述膨胀室的周缘上的膨胀室构成用的结合部和上述发挥张力用的结合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将前侧固定点设定在前立柱下部,将后侧固定点设定在后立柱近旁的车顶侧梁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中,将中心立柱的部位包含在膨胀时的展开区域地进行配置,使得在膨胀时上述中心立柱的支承成为可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使膨胀时支承于上述中心立柱的部位比其它一般部的膨胀部位膨胀得更厚地进行设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将邻接的结合部的间隔设定得大于其它一般部的膨胀部位的邻接的结合部的间隔地形成膨胀时支承于上述中心立柱的膨胀部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前侧固定点设定在前立柱下部,后侧固定点设定在后立柱下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前侧固定点设定在前立柱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气体流入部侧的上述结合部与上述气体流入部之间配置有将上述车内侧壁部和上述车外侧壁部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狭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气囊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上述狭条形成为带状并以宽度方向大体与来自上述气体流入部的膨胀用气体的流入方向垂直地进行配置。
16.一种侧气囊装置的气囊,该气囊安装在车身的车内侧的车门开口周缘,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上述车门开口周缘下部侧的流入部,使膨胀形状为覆盖上述车门开口那样的大体四方板形的袋形,同时还配置有局部地使车内侧壁部与车外侧壁部相互接合的发挥张力用结合部,以在膨胀时在上述车门开口周缘下部侧到斜上方的上部侧形成产生张力的张力线,并且折叠着被收容在上述车门开口周缘;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挥张力用结合部沿着张力线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并且分别横过张力线地形成,膨胀时的膨胀室为1个,上述发挥张力用的结合部分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大体中间部位,以在上下设置流过上述膨胀用气体的空间,并且使折叠重合面处在大体与上述车门内面垂直的方向地折叠成折皱状加以收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16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片管型热交换器
- 下一篇:钛酸钡系半导体瓷器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