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制植物蛋白质的方法以及从中制造的营养品无效
申请号: | 97195761.4 | 申请日: | 199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222832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14 |
发明(设计)人: | J·D·苏;K·M·奥斯特罗姆;L·I·迪菲;P·S·安洛尔圭;J·N·楚尔马;A·达布-克尔兹克夫斯基;J·W·约翰斯;D·M·加尔西尔;T·B·马泽尔;F·I·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博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J3/14 | 分类号: | A23J3/14;A23J3/16;A23L1/01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宏,温宏艳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制 植物 蛋白质 方法 以及 从中 制造 营养品 | ||
本发明一般涉及精制用于营养品的植物蛋白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技术以从植物蛋白质中除去植物雌激素(也称为“异黄酮”),锰,核苷酸,核苷,以及RNA,生产降低的植物雌激素,锰和核苷酸水平的植物蛋白质产品。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使用所述植物蛋白质作为氨基氮的来源的营养品。同样的方法还可用于从植物物质提取植物雌激素和涉及含分离的植物雌激素的组合物。
发明背景
植物雌激素或植物的雌激素存在于多种植物,包括植物蛋白物质如从大豆中得到的物质。植物雌激素被定义为结构上和功能上类似于性类固醇(gonadal steroid)17β雌二醇或产生雌激素作用的物质。三种主要类别的非固醇类膳食雌激素是1)异黄酮,2)coumestans和3)真菌雌激素(真菌的)。这些物质与内源性哺乳动物雌激素之间的类似性已有研究。植物雌激素及其在哺乳动物中的作用的综述由Kaldas和Hughes在题为“植物雌激素在哺乳动物中的生殖和一般代谢作用”一文中作了报道,Reproductive Toxicology,Vol.3,pp.81-89,1989。这篇文章的论述内容是公知的,在这里无须重复。如本文详述及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异黄酮”相当于术语“植物雌激素”,正如上述文章(即Kadas等的文章)中所定义的和使用的术语一样。
许多豆科(leguminosoe)与禾本科植物,包括人类和家畜通常食用的许多植物都产生黄酮类和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包括化合物如黄豆苷,染料木苷,黄豆苷原和染料木黄酮。这些化合物的通用结构式是:
化合物 R R1
黄豆苷原 H H
染料木黄酮 H OH
黄豆苷 G H
染料木苷 G OH
其中G=葡萄糖基
最近已认识到在植物蛋白质中所含的异黄酮可对食用植物蛋白质的哺乳动物有害,参见Kaldas等(上文)。在植物蛋白质分离物或浓缩物如大豆蛋白分离物中的异黄酮的浓度可高达3,000微克/克蛋白质。异黄酮还给植物蛋白质提供了苦味或“豆腥”味,(参见Ewan等,infra)可降低必需品的生物利用率并可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参见Kaldas等,(上文))。
人和家畜食用异黄酮还与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损害有关。某种观点认为食用目前以大豆为基础的婴儿食品可对婴儿正在发育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生理作用。这个观点部分基于以大豆为基础的动物饲料可引起猎豹的生育力问题。Setchell等,1987:“Gastroenterology″93:225-33。
对比之下,还推测异黄酮在某些情况下可产生有助益的药物样影响。依剂量的不同,雌激素对癌症有相反的作用。大剂量抑制乳腺癌的肿瘤生长,小剂量似乎促进肿瘤生长。这种两向性可延伸到植物雌激素或异黄酮。异黄酮可刺激或抑制肿瘤生长。Setchell KDR,和Weich,MB J.Chrom.386(1987)315-323;McLachlan J.A.,编辑,纽约Elsevier于1985年出版的“环境中的雌激素”一书中:“膳食来源的天然非固醇类雌激素”第69-85页,和Setchell等“膳食来源的非固醇类雌激素在激素依赖型疾病中的可能作用”,Am J.Clin,Nutr,1984;40:569-578。异黄酮可产生其抗肿瘤作用的一个机制是阻断雌激素受体并解偶联受体介导的反应。因此,内源性雌激素支持肿瘤生长的能力将被降低。异黄酮介导的激素反应性组织的癌症的减少之间接的人口学证据来自这样的观察即:食用植物膳食的国家中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比肉食国家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低。Adlercreutrz等,“各种饮食习惯的妇女尿中尿木酚素与植物雌激素代谢物,潜在抗雌激素和抗致癌物的测定”Steroid Biochem.1986;25:791-797。
异黄酮可能还有抗病毒和杀真菌特性。异黄酮还可用于降低人类血清胆固醇水平,有益的免疫学作用和如抗氧化剂样的活性。最后,异黄酮的有益作用是减轻绝经期妇女的血管舒缩症状。历史上,中国人用草药治疗“hot flashes”。因此,便捷的从植物物质分离和浓缩异黄酮的方法对科学界和医药工业都是有价值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博特公司,未经艾博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5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