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通道混流离心式粗粉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7201528.0 | 申请日: | 199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9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陶全祥;申建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昌石电力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04C5/081 | 分类号: | B04C5/08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流离 心式粗粉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粉分离器,具体说来,涉及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行业满足对工作介质粒度和数量具体要求的三通道混流型离心式粗粉分离器。
现有的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包括彼此套装在一起的三个锥筒(即内锥筒、中锥筒和外锥筒),并且在内锥筒的下方装有平衡锥,从而构成内、中、外三条通道。此外,内锥筒由内锥体和内筒体组成,中锥筒由中锥体和中筒体组成,外锥筒由外锥体和外筒体组成,并由一顶盖密封住,且在顶盖上装有若干防爆门及一分离器出口,外筒体及外锥体上装有若干人孔门。内、中、外三个锥筒之间分别由支撑板进行支撑,且在中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均匀分布安装26-38个调整叶片,进气管安装在分离器底部正下方,回粉管则安装在其外侧。
然而,现有的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缺点:
其一,外筒体的高度与外锥体的高度之比约为1∶2,而且外锥体、中锥体和内锥体的锥角(即其锥顶角之半)约为20°,由此而组成的结构,其空间利用率低,从而使其体积庞大,重量重,且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效率低。
其次,内通道的中心并无平衡锥,而且CN1071103A所公开的粗粉分离器,其隔离锥(9)是通过焊接在筒体6内壁上的支撑板21支撑在内筒体6顶端的,且其为圆台筒状,无助于降低内通道中心的旋流涡点负压。而由于旋流涡点的负压作用,将会破坏中通道出口附近的动平衡条件,从而造成出口附近合格粒度介质的回落而使系统的电耗增大。
第三,现有的粗粉分离器,其混流段的空间庞大,从而使三个通道在其出口部位的混流作用降低,阻力加大。且其顶盖与外筒体内壁之间成90°交角,易产生不稳定涡流而使介质积存,如介质为煤粉,则时间长时因积存量大可引起自燃自爆。
第四,现有的粗粉分离器,其扩容段的外筒体内壁上并无阻流阶,且在其外锥体的内壁上加装的分离阶堰,其结构形状不利于提高分离效率,以致于回落介质中含有的一定量的合格粒度的介质,由于未受到阻流作用而直接落入回粉管并进入研磨设备,从而造成动力的浪费。
第五,现有的粗粉分离器,其全部调整叶片为通过各自的手动拉杆单独进行偏转角度调整的,不仅逐一调整时费时费力,而且由于难以使所有偏转角度一致,故其旋流强度不一致,从而造成外通道上部动力场不平衡,进而使分离效率降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通道混流型粗粉分离器,通过改变其总体结构而提高其空间利用率,从而在减小其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大大提高其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粉分离器,通过降低内通道中心处旋流涡点的负压作用而维持中通道出口附近的动平衡条件,避免造成出口附近合格粒度的介质回落,从而使电力消耗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粉分离器,通过压缩其混流段空间而使三通道出口部位的混流作用加强;降低其设备阻力;通过加大其顶盖与外筒体内壁间交角,在增强其混流强度的同时,避免产生不稳定的涡流,从而消除介质的积存。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粉分离器,通过在扩容段增加阻流作用而使回落介质再分离,并使其中合格粒度的介质不再落入回粉管和进入研磨设备,以实现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粉分离器,通过将各调整叶片的旋流强度调节一致而使外通道上部的动力场平衡,从而提高其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
首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粉分离器,其外筒体的高度与外锥体的高度之比提高至1∶1.0至1∶1.2之间,并且将外锥体、中锥体和内锥体的锥角(即其锥顶角之半)加工为13°到17°之间。其作用是使其空间利用率比现有的分离器大大提高,从而在减小其体积和重量的同时,提高其工作效率。
其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粉分离器,在其第二通道的出口附近加装草帽形的上平衡体,其锥顶角大于120°,通过连杆悬吊在顶盖之上,其悬吊高度为可调式,可根据粉尘的粒度要求进行调整。其作用是将内通道中心旋流涡点的负压降低而避免合格粉尘的回落,实现节能。
第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粉分离器,其导流锥体和顶盖之间的距离比现有粗粉分离器的相应距离缩短,且其顶盖与外筒体内壁间的交角大于90°且小于99°。其结果是将混流段的空间缩小而使三个通道出口部位的混流作用加强,阻力减小,避免产生不稳定的涡流,并可避免介质在其顶部积存和自燃自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昌石电力设备厂,未经北京市昌石电力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1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