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7210266.3 申请日: 1997-05-08
公开(公告)号: CN2299774Y 公开(公告)日: 1998-12-09
发明(设计)人: 甘德雄;查体荣;张景来;曹邦英;吴絮求;高云;林桦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聚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60T8/36 分类号: B60T8/36
代理公司: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冯忠亮
地址: 四川省成***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机动车 制动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轮速传感器(6)从机动车后轴从动齿轮(7)拾取信号输送至电子控制器(10),电子控制器(10)输出信号控制气压调节器(5)的电磁阀(9)开启或关闭节流孔,气压调节器(5)为一进二出式,其进气端通过制动阀(1)与储气筒(4)连接,有出口分别与两个后制动分室(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6)输入信号输入功率集成开关电路TWH8751构成的驱动电路(40),驱动电路的输出连接CPU芯片(41),CPU芯片的输出连接看门狗电路构成的监控和安全保护电路(42),电路(42)的输出信号控制双联电磁阀(9),另一路输出至显示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压调节器(5)由加载阀(20),卸载阀(22)组成,电磁阀(20),(22)通过节流孔(17),(25)与控制气道(16),加压腔(15),减压腔(26)连通,有阀门膜片(14)控制进、排气阀口(12),(27)的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减压腔(26)有两个输出口II,其加载阀节流孔(17)的直径为1.2-3mm,进气阀口(12)直径为30-36mm,减压腔(26)直径为30-36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排气阀口(27)和两上减压腔(26),由一个卸载阀(22)控制两个排气阀口,加载电磁阀节流孔(17)的直径为1.2-2.5mm,卸载电磁阀节流孔(25)直径为1.5-3mm,进、排气阀(12),(27)直径为10-16mm,加、减压腔(15),(26)直径为30-36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压缩空气从输入口I进入加压腔(15)和控制气道(16),气压调节器(5)处于加压状态时,加载阀(20)开启,处于下端,堵住节流孔(17)的通路,开启定铁芯(21)的排气阀口,原来存在控制气室(13)内的压缩空气经阀(20)外缘的轴向气槽从定铁芯排气阀口排入大气,而进入加压腔(15)的压缩空气推动膜片(14)左移,并从进气阀口(12)经阀体(28)内的主气道进入成压腔(26),再从两个输出口II进入后制动分室(8),推动后制动器起刹车作用,同时,卸载阀(22)关闭而处于上端,堵住压缩空气排气阀口,控制气道(16)里面的压缩空气经卸载阀节流孔(25)进入定铁芯(24)的轴向气槽并返回卸载阀控制气室,作用于膜片(14),加上锥弹簧(18)的作用,使膜片(14)将排气阀口(27)关闭,已进入减压腔(26)的压缩空气不能排入大气中,当气压调节器(5)处于减压状态,加载阀(20)关闭而处于上端,堵住定铁芯(21)的排气阀口,开启节流孔(17)的通路,压缩空气进入控制气室(13),并作用于膜片(14)上,将进气阀口(12)关闭,加压腔(15)与减压腔(26)断开,同时卸载阀(22)开启而处于下端,堵住卸载阀节流孔(25)的通路,开启卸载阀(22)的压缩空气排气阀口,原来存在控制气室内的压缩空气经定铁芯(24)和电磁阀(22)的轴向气槽从排气阀口排入大气中,减压腔(26)内的压缩空气顶开膜片(14),从排气阀口(27)经防尘消声器(11)排入大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19),(23),集成电路芯片和插接件座位于电子控制器(10)的盒体内,盒体与气压调节器阀体(2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双联电磁阀(9)与电子控制器(10)的电路板之间用插接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或8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压调节器(5)和电子控制器(10)安装在汽车后部距被控车轮2米以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或8所述的机动车防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轮速传感器(6)由永久磁钢(31),铁芯(29)和线包(30)组成,铁芯(29)伸出端呈弯头状,一直伸到轮速传感器外缘,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7)有间隙相对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聚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聚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02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