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子点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12614.7 | 申请日: | 1997-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3023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浔俊 |
主分类号: | F02P3/00 | 分类号: | F02P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子 点火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尤其是使用磁电式传感器的汽车电子无触点点火装置。
现有的汽车电子点火器依传感器方式可分为二大类:一类使用霍尔式或光电式传感器的点火器,该类点火器由于传感信号的导通、关闭的比例是固定的,因而其控制导通时间的电路很复杂。使用可靠性不好,例如桑塔纳轿车电子点火器。另一类使用磁电式传感器的点火器,由于传感信号随转速变化,因而存在点火器本身引起的角度偏移,虽然控制电路简单,但变磁强正时转子曲面形状一般由实验得出,控制精度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精确导通时间,传感器角度偏移小,点火器电路简单的汽车电子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汽车电子点火装置中,包括正时转子,点火器电路,正时转子由几个相同曲面均布构成,点火器电路包括有三极管T1,T1基极和集电极间连有串联的电阻和电容,T1集电极联有线圈L1,L1另一端接地,L1两端并联有电容C1。T1发射极信号连入三极管T2基极,三极管T2集电极信号联入三极管T3基极,三极管T3发射极信号连入复合管T4和T5中,三极管T5中,三极管T5集电极联有变压器7。正时转子曲面包括由23.6°圆弧构成的断开段,由半径逐渐增大的点连接构成的闭合段,可变闭合段所占角度57°,可变闭合段曲线形状如附图1所示。
对应于其他发动机,正时转子曲面形状如附图2、图3、图4、图5、所示。
其正时转子曲面除断开段,可变闭合段外,还包含由向内凹进的短线段组成的校角凹口段。
本实用新型转子曲面可变闭合段形状使用特殊理论设计,电路简单,可变闭合段在不同转速下使点火器都具有固定导通时间(磁能饱和时间),(在信号周期不够时,取最大值),其导通合理,点火角准确,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点火器本身无角度移动,在分电盘离心提前角初始调试范围内(100-3000转),滞后小于0.5°。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同类产品中本身角度移动量大的缺点,较另一类使用霍尔式、光电式传感器的汽车电子点火器。具有简单的控制线路,从而获得了较高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对应于一种四缸发动机的正时转子曲面放大图;
附图2为对应于另一种四缸发动机的正时转子曲面放大图;
附图3为对应于另一种四缸发动机的正时转子曲面放大图;
附图4为对应于一种三缸发动机的正时转子曲面放大图;
附图5为对应于一种六缸发动机的正时转子曲面放大图;
附图6为点火器电路图;
附图7为点火器电路局部的另一种形式;
附图8为点火器电路局部的另一种形式;
附图9为点火器电路局部的另一种形式。
如图1所示,正时转子1中,11为断开段,12为可变闭合段,6为校角凹口段,可变闭合段形状采用独特理论设计。因其曲面形状不同而引起线圈L1磁通变化,附图2中8为与变磁场正时转子对应的线圈L1,转子不动时,电流经T1接地,此时,T2截止,T3导通,T4导通,T5截止,当转子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经T1基极到发射极电流截止,T2导通,T3截止,T4截止T5导通,点火线圈7初级充磁,转子继续旋转,由于转子表面磁场变化,使得T1管又恢复到转子不动时状态,这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截止,磁场收缩,使次级感应出高压,用来点火。图7所示反接的二极管DW3、DW2可将线圈L1信号限制在较低的水平,使信号电平逼近触发电平。如图8所示将一电阻并在L1,C1两端,及入图9示将稳压管Z2并在L1和C1两端也可获得同样效果。
校角凹口段由向内凹进的线段构成。较角凹口段可使触发点偏移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浔俊,未经林浔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26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突发性心脏病患者随身的告警装置
- 下一篇:开口式夹线挂物两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