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力自动复归的球类练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25940.6 | 申请日: | 199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044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20 |
发明(设计)人: | 廖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哲民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台湾省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自动 复归 球类 练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类练习装置。
目前,现有的一种具有吸震作用的多用途球类练习器包括一对练习球对称地设置在一T型连接器两端,该T型连接器设置在一中棒上端,该中棒系由多数支脚支撑,每一支脚套设一吸震构件,该吸震构能吸收因打击该练习球时所产生的震动,但是,仍然存在如下缺点:
1、练习球系对称地设置在中棒的两端,受球棒打击后,两个对称练习球将自由地旋转且不会停止在一固定位置;打击者击球时必须重新将练习球调整至一特定的发球位置,造成不便。
2、如欲供身高较大的打击者练习时,需要大幅度地将中棒向上拉升,同时亦提高整个练习器的重心位置,打击时引起大幅度的震动,即使下端设置了吸震构件亦无法完全吸收其震动,影响练习打击时的平顺性。
3、练习器并不适用于高尔夫球练习用。
一旦将设置在连接器上的两练习球,向下降低至靠近地面的位置,拟作高尔夫球的击球练习时,两练习球的旋转将撞击该吸震构件,而无法使用。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力自动复归的球类练习装置,能在每次打击练习球后,该练习球能返回且停止在上端固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重力自动复归的球类练习装置,其特征是:包含一基座、伸缩中棒、肘管、T型连接器、练习球及配重球,其中基座包括多支相连的支脚及装在支脚外端的吸吸震构件;伸缩中棒包含竖直连接在基座中央部位的下管;肘管包含可伸缩套接在下管上端的垂直管及与该垂直管部正交的水平管部;T型连接器枢接在水平管部的外端;练习球借上连杆连接T型连接器的上端,而配重球借下连杆连接T型连接器的下端,并且练习球与配重球中心连线垂直于水平管部中心线,又配重球比练习球重量大。
上述基座包含两支相互交错的支脚、且在两支脚中央部位分别开设一孔。
上述T型连接器包括与肘管的水平管部枢接的水平接头及一对垂直接头,该垂直接头两端分别连接上连杆和下连杆。
上述练习球系为一棒球或一垒球。
上述上连杆靠近最外端部向外弯折成弯折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练习者使用方便,节省练习的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2的部份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基座部分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顶视示意图;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含一基座1、连接在基座1下面的多个吸震构件2、连接在基座1上的伸缩中棒3、一练习球4、一配重球4a及在伸缩中棒3的一肘管32上的一T型连接器5;其中配重球4a对称地连接在T型连接器5的两端。
基座1包括多支(或两支)呈相交错的支脚11,如图1所示,或由伸缩中棒3分支延伸,或由伸缩中棒3向外作幅射状分布;各支脚11的外端12安装穿戴在各吸震构件2上;伸缩中棒3系设在各支脚11相交的中央部位。
如图1所示,虽然各支脚11呈一扁平长板状,其形状亦可为一棒状、一管状、一条状或其他断面形状。
基座1可自一中央基板(未示出)分叉、三叉或分歧成多支支脚11,分叉的支脚11数目不限。
各支脚11与伸缩中棒3的固定方式并不加以限定,亦可直接与伸缩中棒3的底部一体成型。
各吸震构件2包括一衬垫21可以是充灌填料22的沙袋,一束紧器23可为一拉链设置在衬垫21上,以关闭衬垫的开口或袋口,以及一套筒部24设置在衬垫21的顶面,该套筒部24的凹穴25供各支脚11的缩部12穿套。
各吸震构件2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1的各支脚11上,易于组立及保养。
伸缩中棒3包括一下管31竖立地设置在基座1上面,一肘管32伸缩套合在下管31中,借一锁定装置33将调定肘管32锁止在下管31内的位置,该锁定装置33设置在下管31的上端部312,亦可在松驰锁定装置33后,将肘管32拆离下管31,以便于收藏,锁定装置33及伸缩中棒3亦可修饰成其他多种不同的机构或设计。
下管31系含有一底管部311,该底管部311上带有外螺纹,用以穿过各支脚11的中央部位10孔中,再以螺母锁住底管部311的外螺纹,使支脚11与下管31固定,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哲民,未经廖哲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5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