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马达外壳无效
申请号: | 97226013.7 | 申请日: | 1997-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157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炳田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马达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马达外壳。
一般的马达,尤其是伺服马达,均设有一马达外壳,如图5中所示,且于外壳40内设置有马达的转子及定子等内部结构,于外壳40的两端则各锁合一前后盖,借此可组合成一马达结构;又一般传统的马达外壳40主要是由铝挤压成型而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其主要是成型有一具有圆形通孔42的壳体,其中于通孔42内可容置马达转子及定子等内部结构,于壳体40的外周缘凸设有数道放射状的散热凸肋44,于各散热凸肋44间则成型有数道截面呈圆形且具缺口的螺锁肋条46,于各螺锁肋条46内可各穿入一长度长于壳体40的螺栓,而借这些螺栓便可锁合前后盖,以封闭壳体40的两端开口。
而且,一般而言,外壳40的通孔42愈大,其所能容置的马达转子及定子的体积愈大,进而马达所能产生的输出功率愈大,然而此种传统的马达外壳40结构因是由铝挤型成一体成型所制成,所以受限于铝挤型抽拉制造方式及模具大小的限制,所成型的外壳40的大小会有一定的限制,相对地其通孔42大小亦会有所限制,进而于通孔42内所设置的转子及定子等结构亦会有所限制,故此种以一体成型方式所制成的马达外壳40结构,其所能组合出的马达输出功率相当有限,无法组合出具较大输出功率的马达,并且外壳40的体积愈大其制造加工及模具的成本愈高,如此更会增加马达制造成型的整体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马达外壳,其主要设置有一呈90度弯角的壳体,于壳体两端相对形成有组合凸条与组合凹槽,如此便可借四组壳体相互组合成一完整的马达外壳,借此可使外壳的体积适当增大,以便组合出输出功效较大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马达外壳,其主要是因每一壳体的成型体积较小,故可适当地降低整体外壳的制造成本,进而达到降低马达制造成本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马达外壳,其由四个壳体组成,其中各壳体的截面是呈90度角的弯折状,于壳体的相对内侧面形成有呈四分之一圆弧的圆弧部,于壳体异于圆弧部及外侧面的相对两端缘上各相对置有组合凸条及组合凹槽,使各壳体可借相对的组合凸条及组合凹槽相互组合,于壳体上设置有多道朝向贯穿壳体的散热通孔,于其中一散热通孔内侧面上形成有一截面呈圆形并具有缺口的螺锁肋条。
在上述的组合式马达外壳中:
壳体的相对外侧面可呈直线垂直弯折或圆形弯折;
组合凸条的截面可呈Y字形;
散热通孔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圆形或四边形;
而且,于最靠近壳体相对外侧的散热通孔上可设置有穿透壳体一侧面的开口,于该散热通孔的另侧面上则可另设置有贯穿壳体另一侧面的穿孔;
此外,于壳体的相对外侧面上可凸设形成有凸肋。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四个相对设置有组合凸条及组合凹槽的壳体来组合成一完整的马达外壳,不但可适当地增大马达外壳的体积,组合出较大输出功率的马达,更能适当地降低马达整体的制造成本,提高马达的整体使用效能。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壳体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5是传统马达外壳的立体外观图。
请参看图1、2,由图中可看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10是由四个壳体20相互组合而成,其中各壳体20的结构请配合参看图3,其截面主要是呈90度角的弯曲状,于壳体20的相对内侧面形成有一四分之一圆弧长的圆弧部22,而壳体20的相对外侧面则可形成如图所示的直角直线弯折或圆形等特定形状,于壳体20异于圆弧部22及外侧面的相对两端缘近中段位置上则相对形成有组合凸条24及组合凹槽25,其中组合凸条24的截面可呈Y字形,又于壳体20上设置有多个轴向贯穿壳体20的散热通孔26、27,其中散热通孔26、27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圆形等特定形状,另外于其中一散热通孔26、27内侧形成有一截面呈圆形并具有缺口的螺锁肋条28,可供螺栓贯穿其中。
可将四个相同的壳体20以其相对的组合凸条24及组合凹槽25组合成一完整的马达外壳10,如图1、2所示,而各壳体20的圆弧部22则可构成外壳10的通孔12,如此便可于通孔12内设置转子及定子等内部结构,并于螺锁肋条28内穿设螺栓后锁合前后盖,以便构成一完整的马达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炳田,未经张炳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60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玩具直升飞机
- 下一篇:新型钢纤维成型剪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