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微型轿车无效
申请号: | 97247137.5 | 申请日: | 199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31381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世果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3/00;B60K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6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 微型 轿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四轮摩托的基础上构建的微型轿车,即一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微型摩托微型轿车。
目前,市场上三轮摩托车、微型轿车很盛行、这是因为三轮摩托车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价经济的优点;微型轿车舒适、安全。三轮摩托车和微型轿车虽然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三轮摩托车由于是三个车轮、在转小弯或转弯不减速时和路面凹凸较大倾斜较大时都易翻车不安全、交通事故较多。
2.三轮摩托车由于减震不好、乘坐时颠跛厉害不舒适、多数为敞式或半敞式、乘坐时要受到日晒雨淋或风吹。
3.三轮摩托车最多乘坐3人、故乘员较少。
4.微型轿车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故售价高、维修费用高,广大群众购买不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四轮摩托和轿车综合构建的,特别适用于广大群众使用的廉价、舒适的摩托微型轿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摩托微型轿车,包括发动机系统、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电气设备、车身及座椅;由汽油箱油门控制钢索、发动机组成的发动机系统,其中,采用250型至750型三轮摩托的发动机;由摩托车离合器、离合器钢索、加倒挡的变速箱、变挡踏板、链轮、链条组成传动系统;由摩托车前轮制动钢索、后轮制动脚踏板组成的制动系统;采用微型轿车转向轴、转向节、前轮、后轮、前减震器、后减震器、横向稳定杆、后轴、拉力杆组成行驶系统;采用封闭式车身及前后双座座椅;电气设备:采用摩托车的电源电路、仪表、微型轿车的灯光电路、电喇叭、刮水器等;其特征在于:转向系统由转向手把、转向杆、转向齿轮、转向齿条、转向拉杆总成、前轴摆臂、前稳定杆组成,其中,横把式转向手把的转向杆下端联接转向齿轮,该齿轮与转向齿条相啮合,齿条通过转向万向节联接左右横拉杆,左右横拉杆分别与左右转向节相铰接连动,转向节上部与前减震器相联,转向节可作水平园周运动;传动系统中,变速箱的链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过桥轴、通过过桥轴上的链轮及二级传动链条带动后轴上的链轮从而轴驱动后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一个非限定性的实施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参见附图:图中摩托微型轿车,包括发动机系统、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电气设备、车身及座椅;由汽油箱3.油门控制钢索25、发动机18组成的发动机系统,其中,采用250型至750型三轮摩托的发动机;由摩托车离合器、离合器钢索26、加倒挡的变速箱16、变挡踏板17、链轮9、14、链条15组成传动系统;由摩托车前轮制动钢索27、后轮制动脚踏板28组成的制动系统;采用微型轿车转向轴31、转向节22、前轮20、后轮11、前减震器23、后减震器8、横向稳定杆10、后轴12、拉力杆13组成行驶系统;采用封闭式车身及前后双座座椅;电气设备:采用摩托车的电源电路、仪表、微型轿车的灯光电路、电喇叭、刮水器等;其特征在于:转向系统由转向手把2、转向杆24、转向齿轮19、转向齿条、转向拉杆总成29、前轴摆臂30、前稳定杆21组成,其中,横把式转向手把的转向杆下端联接转向齿轮,该齿轮与转向齿条相啮合,齿条通过转向万向节联接左右横拉杆左右横拉杆分别与左右转向节相铰接连动,转向节上部与前减震器相联,转向节可作水平园周运动;传动系统中,变速箱的链轮通过传动链条15带动过桥轴14、通过过桥轴上的链轮及二级传动链条带动后轴上的链轮从而轴驱动后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摩托车骑式驾驶座垫4,在汽油箱的下部是发动机、变速箱、电机、化油器、滤清器、消声器等,链条、链轮在驾驶座和后座椅下面。驾驶座4右边是前座椅5,后面是双座后座椅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向系中的左右前轴摆臂30的一端与左右转向节22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车架铰接,前稳定杆21为两端弯曲角度近似90°插入左右前轴摆臂中下部孔中,杆前部穿在两橡胶套中固定在车架前面。车身可用铁皮或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
上述实施例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外型尺寸:2.5米×1.2米×1.5米(长×宽×高)乘坐4人(含驾驶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世果,未经陈世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7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除渣空隙民用煤炉
- 下一篇:荧光微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