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叉蓼酒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0385.0 | 申请日: | 199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27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光;任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秀光 |
主分类号: | C12G3/04 | 分类号: | C12G3/04;C12G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阎立德 |
地址: | 1342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叉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叉蓼酒及其制作方法。
分叉蓼来源于蓼料植物。学名Polygnum divaricatuml,分叉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单叶生,植株丝生,鞘状包茎,直立分枝,茎节膨大,托叶膜质,浅白色水茬顶生、花被五裂,里实有柄呈三梭形,黄褐色,有光泽。植株高一般在1.5-2米,宿根粗大,深埋土中,每年旱春从粗大的宿根上发出新芽,新芽生长迅速,在5月份长到一尺高,植物最鲜嫩,浆汁水份最高,多生长在繁殖土层深厚的山间,石格,疏林地和荒地中,生活力最强,主要分布在东北各地,长白山以南的通化地区,集安市周边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约点总储量的47%以上,通常自生自灭或作为柴草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分叉蓼制酒,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分叉蓼的天然营养成分,兼有变废为宝,滋补药用功能保健酒,同时提供制作简便易行的方法。
本发明分叉蓼酒,基本由下列组分组成。
分叉蓼汁 100-200份 食用酒精 35-75份
白 糖 20-80份 蜂蜜 10-20份
其中所说的分叉蓼汁是通过将新鲜分叉蓼的茎榨汁制得的分叉蓼汁或者是通过在上述榨汁中加入20-30%白砂糖发酵制得的分叉蓼发酵汁,其中发酵醪温度为28-33℃,主发酵时间2-3天,后发酵时间4-6天。
余料为少量的补药即白菊花、枸杞子和黄芪。
制造本发明分叉蓼酒的方法如下:
1、每年5-7月份采集新鲜嫩的分叉蓼、去根和叶,用茎切碎榨汁,然后加入食用酒精、白糖和蜂蜜勾兑而成;
2、其原料配比范围以400毫升成品酒需量计为:
分叉蓼汁 100-200份 食用酒精 35-75份
白 糖 20-80份 蜂蜜 10-20份
余量以灭菌净化水在工艺过程中勾兑。
也可采取下列方法制造:
1、每年5-7月份集新鲜嫩的分叉蓼,去根和叶,用茎切碎榨汁,在榨取的汁中加入20-30%的白砂糖发酵,发酵醪的温度为28℃-33℃,主发酵过程中捣罐3次,主发酵时间为2-3天,后发酵的时间为4-6天,制得分叉蓼发酵汁;
2、其原料配比以400毫升成品酒需要量汁为:
分叉蓼发酵汁 100-200份 食用酒精 35-75份
白 糖 20-80份 蜂蜜 10-20份
余量以灭菌净化水在工艺过程中勾兑。
制作本发明酒大体可分为原料准备,勾兑和发酵几个过程,因为分叉蓼有一定的醇度,所以切碎榨汁需要不锈钢设备。
食用酒精也可进行复蒸处理精制,食用酒精也可用优质玉米,高梁、小麦、大麦配制的50°以上的白酒替代。白糖经化糖熬糖过滤,蜂蜜稀释,水进行净化灭菌处理。经勾兑过滤装瓶杀菌,检验等工序即制造成成品酒。
实施例1
采集6月份生产期内的新鲜嫩的分叉蓼,去根和叶、洗手切碎榨汁然后加入食用酒精95°,白糖和蜂蜜勾兑成。
其原料配比范围以400毫升成品酒需要量计为:
分叉蓼汁 200克 食用酒精 75克
白 糖 80克 蜂蜜 20克
白菊花 4-6克 枸杞 8-12克
余量以灭菌净化水在工艺过程中勾兑,白菊花和枸杞子是经大麦酒浸泡、分离、过滤后制得配剂共同勾兑即可,醇度为0.7-0.8,糖度13°-16°,酒度为35度。
实施例2
采集5月生新鲜嫩的分叉蓼,去根和叶,用茎,洗净切碎榨汁,在榨取的汁中加入20%-30%的白砂糖(占榨汁总重量),发酵,发酵醪的温度为28℃-33℃,最佳为30℃,主发酵过程时间为2-3天,并捣罐3次,用于通风冷却,后发酵时间为4-6天,最佳为5天,发酵完后残糖少于2克/升。
其原料配比范围以400毫升成品酒需要量计为:
分叉蓼发酵汁 100-200份 食用酒精 35-75份
白 糖 20-80份 蜂蜜 10-20份
余量以灭菌净化水在工艺过程中勾兑,经过滤,装瓶,杀菌,检验等工序制成成品酒。
实施例3
用实施例2方法制得分叉蓼发酵汁。其原料配比范围以400毫升成品酒计为:
分叉蓼发酵汁 100-200份 食用酒精 35-7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秀光,未经高秀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0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