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摄影胶片洗印废水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0847.X | 申请日: | 1998-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华;钱汉卿;刘继敏;梁云;冯秀芳;齐红卫;薛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桂荣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摄影 胶片 洗印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影胶片洗印废水的处理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摄影胶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方法。
一般地,摄影胶片洗印废水包括显影、定影和漂洗废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a2S2O3、Na2SO3、对苯二酚、苯醌和微量的显影剂,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COD300~2500mg/l,色度40~200倍,显影剂10~80mg/l。该废水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GB8978-1996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COD≤150mg/l,色度≤80倍,显影剂≤3mg/l。两者相比未经处理的摄影胶片洗印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比国标高出数倍至数十倍。
目前,处理摄影洗印废水的方法主要有(1)NaClO氧化处理法,(2)活性碳吸附处理法,(3)与其他类型废水混合生化处理法。这些方法虽然都能有效地处理该废水,但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氧化法和活性碳吸附法成本较高,而生化法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并且单独处理该废水COD去除率不足50%,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CN91068799A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方法,它是以废铁屑为主要原料来处理工业废水,在电化附聚滤床中,废水自下而上流动,废铁屑上面始终保持一段水柱,即可防止铁屑结块,废水进床前调至弱酸性,从床中出来后,马上投加石灰水并通空气搅拌,利用新生态Fe2+和Fe3+的活性及其协同作用,提高絮凝效果,使出水达到回用的程度,通过改变电化附聚滤床中填料的搭配方式与配比,来提高其去污率和适用性。其存在的缺陷是:该发明所涉及的是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而且经处理后的废水再部分或全部进行循环使用,这时所要求的水样只要不影响产品质量即可,而无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废水处理方法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摄影胶片洗印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简单,由于其兼有电化学法、氧化法和絮凝法等多种处理功能,对于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摄影胶片洗印废水的处理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水加酸使pH值调节为2~7;
(2)然后进入一个由铁屑与焦碳组成的电化学反应器进行电化学反应,反应温度10~60℃,反应时间为0.25~24小时;
(3)再进入氧化絮凝反应器,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氧化时间为0.25~24小时;
(4)氧化后的废水加碱调节pH值进行絮凝处理,絮化剂为在电化学反应中溶入废水中的离子Fe2+和Fe3+;
(5)经氧化絮凝后排出的上清液的水质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污水二级排放标准。
在上述处理方法中,首先在废水中加入酸,例如:H2SO4、HCl,将pH值调节至2~7,最好为3.5~5.5,然后进入一个由铁屑与焦碳组成的电化学反应器进行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器中,填料铁屑与焦碳的重量比为1∶1~3,其中铁屑可采用生铁屑(渣)、铸铁屑(渣),焦碳采用反应温度为10~60℃,最好为30~50℃;反应时间为0.25~24小时,最佳为4~8小时。
经电化学反应后废水中COD降低40~75%,进入氧化絮凝反应器,在搅拌下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剂可采用NaClO、CaOCl2、H2O2,氧化剂的加入量为理论COD的1~30%,较好为5~20%,氧化时间为0.5~24小时,最好为1~3小时,氧化后的水样加碱例如:NaOH、Ca(OH)2的水溶液,调节pH值至8~9,进行絮凝处理,絮凝剂则是在电化学反应中溶入废水中的离子Fe2+和Fe3+,在此不需另加絮凝剂,溶入废水中的Fe2+和Fe3+在合适的pH值条件下就能对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去除部分不能被电化学反应与氧化反应除去的污染物,絮凝条件为:温度为20~40℃,絮凝时间为10~30分钟,经氧化絮凝后排出的上清液外观为无色透明,pH值为8~9,COD≤150mg/L,显影剂≤3mg/L,其水质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污水二级排放标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08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