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98221120.1 | 申请日: | 199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8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奎;李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占奎 |
主分类号: | B62J1/18 | 分类号: | B62J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减震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自行车鞍座支撑器件,尤其是自行车鞍座部位的阻尼减震。
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鞍座都是装在插入自行车竖梁的金属管上,金属管仅起支撑作用,而无阻尼和减震作用。
对自行车用的减震器,较为先进的是中国专利局公开的名称为:自行车减震器,专利号:94225943.2的专利技术。该技术采用了以气体作为弹性介质,在大冲击力的作用下仍能保证稳定的减震能力,而且体积小,其密封性能也好。但是在其工作行程中尚欠柔和,即其阻尼效果尚不理想。该技术仅适用于自行车前叉和后轮支撑梁处的减震,而不适用于自行车鞍座部位的减震。因为该技术的滑动支杆不能承受扭转力矩,承受径向分力的能力也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适合自行车鞍座部位减震的,以气体作为弹性物质,液体作为阻尼介质,而且气室与液体室连通,在使用过程中,气体承压减震、液体阻尼的这样一种体积小而密封性好的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在主要由筒体和动支杆构成的阻尼式气压减震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动支杆是一活塞杆8,该活塞杆8的上半段制成矩形截面的方棒,下半段为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矩形截面部分与带有方形孔的上堵盖3,保持滑配合,以承受来自鞍座的扭转力矩。上堵盖3与筒体5连接,活塞杆8的矩形部分穿过上堵盖3并伸出筒体5之外。其伸出筒体部分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套1,并用销子2固牢。安装套1用于连接安装自行车鞍座用。另外上述活塞杆8的中部,装有上导向套4、活塞6和固定卡圈7,活塞6在筒体5的内腔,又在活塞6上装有与筒体5内壁密封的密封环14。上导向套4的外径与上堵盖3的内孔保持滑配合,起轴向导向作用。活塞杆8的下部与筒体5的内腔和下导向套9的端面之间形成气室15。活塞杆8的下端面与下导向套9和下堵盖10之间形成油室16。下导向套9与下堵盖10连接固定,并且下导向套9的内孔与活塞杆8的下端外径保持滑配合,起轴向导向作用。又在下导向套9的内孔上开有轴向凹槽,用以连通气室15和油室16。下堵盖10装于筒体5的下端,在下堵盖10的轴心处装有充气阀杆13,并在下堵盖10上装有与筒体5密封的密封环12,在下堵盖10与充气阀杆13之间也装有密封环11。在上述形成的封闭腔气室15内,充入所需压力的氮气,在其形成的封闭腔油室16内,充入液压油。减震器工作时,气室承受冲击压力,液压油流动起缓冲阻尼作用。此外,本方案还具有如下具体特点,即所述的活塞杆8与上导向套4和活塞6之间的固定连接是采用过渡配合公差,并且在装配时涂上高强度的胶合剂,再用固定拦圈7锁紧。所述的上堵盖3与筒体5之间的固定是螺纹连接再弯铆锁紧固定,所述的下导向套9与下堵盖10之间的连接是滚铆固定,下堵盖10与筒体5之间的固定是弯铆连接固定,所述安装套1与活塞杆8之间是用销子2销铆固定,安装套1用于安装自行车的鞍座,筒体5插入自行车竖梁孔中,由自行车专用螺栓固紧,其筒体5插入竖梁的深度可以自由选择。
采用上述技术特征构成的本技术方案,由于活塞杆上半段制成矩形,所以能有效的防止自行车鞍座沿安装轴线的转动,承受所需要的扭转力矩。活塞杆的下半段为圆柱形,其活塞杆在工作范围内上下动作时,均能保证其圆柱段都在上导向套和下导向套的导向范围内,所以本技术方案的自行车鞍座减震器能承受一定的径向分力,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气体为弹性物质,液压油为阻尼介质,故可以将体积做得比较小,而上下堵盖与筒体之间除采用弯铆,还有下堵盖的密封环与之密封,因此可将鞍座减震器制成密封且不可拆卸的整体。在气室15充入氮气可使O型密封胶圈等件减少氧化,增加其使用寿命。在油室16充入液压油还可以增加其润滑作用,减少其磨损。鞍座减震器采用气体承压液体阻尼,在活塞杆上下动作时,液体通过下导向套的轴向凹槽,慢慢由油室16流入气室15,这样可以在鞍座减震器受冲击力时,活塞杆不致于立即下降到相应的位置。由于液体的阻尼,可使活塞杆下降或复位的速度大大减缓。可使减震器的工作行程更加柔和。由此可见,本方案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筒体5的上顶端固定一个穿有活塞杆8的上堵盖3,上堵盖3与筒体5用螺纹连接并弯铆固定。该上堵盖3上部为矩形孔与活塞杆8的矩形截面部分保持滑配合。上堵盖3下部为圆柱孔,为活塞杆上的上导向套4作轴向导孔用。所述活塞杆8上固定有上导向套4和活塞6固定卡圈7,并且活塞6上装有与筒体5密封的密封环14。在筒体5的下端用弯铆固定一个带有充气阀杆13的下堵盖10,并且下堵盖10与下导向套9滚铆连接。以上所述下堵盖10与筒体5之间装有密封环12,下堵盖10与充气阀杆13之间装有密封环11。在筒体5内腔中,由活塞6、活塞杆8和下导向套9的上端面形成的密封空腔称为气室15,并充入一定压力的氮气。由活塞杆8的下端面、下导向套9的内孔和下堵盖10形成的密封空腔称为油室16,在油室中充入液压油,并在下导向套9的内孔中有轴向凹槽,用以连通气室15和油室16。另外为使用的需要,在活塞杆8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套1,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由此构成体积小而又完全密封的自行车鞍座用减震器。实施本方案除上述公开的技术特征外,所需其他技术内容均为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内容,故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占奎,未经李占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11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