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元件无效
申请号: | 98223872.X | 申请日: | 199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376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林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兰英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薄膜 电致发光 元件 | ||
1.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元件,具体结构包括:
①在密封盖(10)与基板(1)构成的密封壳体内,在基板(1)上一边有透明导电电极层(2),另一边有背电极引出电极层(3);
②在透明导电电极层(2)和背电极引出电极层(3)之上复盖有机空穴传输层(5)和有机电子传输层(6);
③在有机电子传输层(6)之上有背电极层(11);
其特征在于:
④在透明导电电极层(2)和背电极引出电极层(3)与有机空穴传输层(5)之间有前绝缘层(4);
⑤在有机电子传输层(6)与背电极层(11)之间有后绝缘层(7);
⑥背电极层(11)是由直接复盖在后绝缘层(7)之上的低功函数层(8)和复盖在低功函数层(8)之上的高导电层(9)构成的复合结构;
⑦在密封盖(10)与基板(1)的接合处有密封胶层(15),在接合处的周围置有含干燥剂(14)的密封胶层(13),密封壳体内有空间区(12)。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前绝缘层(4)是由厚度d4=0.1nm~100nm的无机或者有机的宽禁带的绝缘体或半绝缘体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后绝缘层(7)是由厚度d7=0.1nm~100nm的无机或者有机的宽禁带绝缘体或半绝缘体构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构成前绝缘层(4)或后绝缘层(7)的宽禁带的无机的绝缘体或半绝缘体是锌Zn、铝Al、硅Si、锂Li、锰Mn、钇Y、钽Ta的氧化物或者氟化物;有机的绝缘体是钛菁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构成背电极层(11)的低功函数层(8)是由厚度d8=2nm~200nm的具有低功函数的稳定的不易氧化的低熔合金体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性在于构成背电板层(11)的高导电层(9)是由厚度d9=50nm~200nm的具有高导电性能的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5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低功函数层(8)的低熔合金是铋Bi、镉Cd、镓Ga、铟In、锰Mn、锡Sn、铅Pb、钽Tb、银Ag的合金。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构成高导电层(9)的金属是金,或者是银、或者是铝。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密封壳体内的空间区(12)里是惰性气体的,或者是真空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林,未经张志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38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