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双爪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28837.9 | 申请日: | 199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3333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宾;包小义;张建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纪纲 |
地址: | 4007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 转子 骨折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固定装置。
现有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装置一般采用了单轴钉固定形式,这种装置使骨折部位愈合期长,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其原因在于它不能有效地消除转子间骨折部位的张应力,病人创伤大,出血多,手术难度很大,术后特别容易产生髋内翻,并易使固定器件上某些部位应力集中,导致固定器件变形、折断和穿出股骨,使骨折部位的愈合减慢,并导致许多并发症;这种装置另一个不足是固定于股骨干的固定螺钉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它一方面容易使股骨干断裂,另一方面由于应力的集中而使固定螺钉变曲甚致断裂,导致较多的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克服股骨转子间骨折张应力的双爪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固定板和固定螺钉,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上部弯曲成与人体股骨大转子外侧相似的形状,其上部设置有固定器,固定板中部起弯附近开有可穿加压螺钉的滑槽孔,固定板下部开有与固定螺钉相配的固定孔。手术时,把固定板紧扣于股骨外侧,固定器将固定板上端固定于股骨大转子上,加压螺钉穿过滑槽孔,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情况,尽量垂直穿过骨折断面,钻入股骨头内,将固定板中部固定在股骨上,固定板下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股骨干上,这样可大大消除股骨转子同骨折部位的张应力,增大其压应力,使骨折断裂处充分接合,创造出良好的骨质生长愈合环境。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结构简单,固定可靠;
2.手术操作简便,病人创伤小,尤其是对股骨的内环境破坏甚小;
3.充分克服了骨折部位的张应力,增大了骨折断裂处的压应力,大大缩短了骨折愈合期,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便可下地干活;
4.手术后不会产生髋内翻。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板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固定板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加压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固定板;2.固定螺钉;3.固定器;4.加压螺钉;5.滑槽孔;6.固定孔;7.股骨头;8.大转子;9.股骨干;10.股骨颈;11.小转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包括有固定板1和固定螺钉2,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上部弯曲成与人体股骨大转子外侧相似的形状,其上部设置有固定器3,固定板1中部起弯附近开有可穿加压螺钉4的滑槽孔5,固定板1下部开有与固定螺钉2相配的固定孔6。手术时,把固定板1紧扣于股骨外侧,固定器3将固定板1上端固定于股骨大转子8上,加压螺钉4穿过滑槽孔5,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情况,尽量垂直穿过骨折断面,钻入股骨头7内,将固定板1中部固定在股骨上,固定板1下部通过固定螺钉2固定在股骨干9上,这样可大大消除股骨转子间骨折部位的张应力,增大其压应力,使骨折断裂处充分接合,创造出良好的骨质生长愈合环境。
如图2、4所示,为了防止股骨转子间骨折部位发生相对旋转,避免病人出现髋内翻,固定器3可为尖形钩,也可为自攻螺钉,一般尖形钩或自攻螺钉的个数取两个为宜。
如图3、5所示,固定孔6可为多个,且固定孔6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以便更好地将固定板1固定在股骨上,分散股骨干9上的应力,防止股骨干9断裂,同时也避免了固定螺钉2因应力过大而弯曲或折断。
如图6所示,为了增大骨折部位的压应力,更好地压紧骨折之间的裂缝,以利于骨质生长愈合,加压螺钉4的前部为锯齿螺纹,后部为光滑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8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随身包功能的手提箱
- 下一篇:公共场地用清洁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