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斗车底架的过渡铸件无效
申请号: | 98803786.6 | 申请日: | 199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0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R·唐斯;卡尔·D·麦克勒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克伊铸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7/02 | 分类号: | B61D7/02;B61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斗车 底架 过渡 铸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斗车,尤其是这种车底架在底部区域的结构以及这种车的排料口。本发明特别是涉及铁路斗车底架中心梁的结构以及车的相关框架件。
当前流行的铁路斗车的结构包括车体,具有所需长度、宽度、高度、功能、强度及相关属性,车体的两端支承在转向架上。转向架包括斗车的轮子和相关的轮架件。转向架的两侧支架设置成平行于轮子和导轨,转向架横轴在轮子和侧支架间横向延伸、侧支架、转向架横轴和轮子构成了斗车的转向架。车体对应于每个转向架都有一中心板,装在转向架横轴上面的中心槽内,柔性地将车体连接在转向架上。
当前流行的斗车结构中,中心梁作为底架的一部分沿着斗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中心梁伸至装配式的牵引梁和铸造的牵引臂,而牵引梁和牵引臂伸至斗车两端相互隔开的斗刮。连接到转向架横轴上的中心槽的中心板一体铸造在牵引臂或固定到牵引臂或装配式梁上。用来排放煤、谷物等大量物料的可关闭开口沿着中心梁两侧一个接一个地设在斗车底架上。一般地,考虑到强度时,中心梁一般为矩形,有封闭或开放的底面和平的侧面和平的顶面,中心梁经常是通过把两段长条状C型梁件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的,I字梁是另一种常见的梁。
另外,对于这样一个中心梁,斗车上一般增设中心梁罩和中心梁罩的加强板,而在中心梁上面形成斜面,减少斗车内的物料滞留在梁上而没有排放出来的情况。
1995年10月31日授权的美国专利5,462,139公开了一种铁路斗车的转向架组件,在这里引为参考文献。内布拉斯加州Omaha的Railway EdacationalBurean准备的草案号(Drawing No.)CX-5333公开了一种铁路斗车体组件,在此引为参考文献。
传统铁路斗车的缺点是,采用传统的中心梁时,斗车一定要增加中心梁罩、中心梁罩的加强板等结构,以在中心梁上面形成倾斜表面,这些结构增加了斗车的重量,减小了车内的体积。由于每辆车及其内容物的总重受到铁路线业主的限制,所以重量是很重要的。对于效率来说容积是重要的。有时还要在车内部涂上或衬上一些东西以防止装入的物料引起的沾污。传统的中心梁罩有尖锐的角或边,很难均匀地涂衬,经常是这些锐边处的衬层首先磨损,导致货物的沾污。
传统铁路斗车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不用中心梁罩来形成斜面,所装物料就会滞留在平面梁的上面而无法排放。完全排放是很重要的,能保证把货物全部运到目的地,防止为倒空斗车或运输残留货物而产生费用,最大可能地减少手工操作中产生的事故,防止先到货物和随后货物间混杂。
本申请的发明能够克服上述的以及因太具体、太多而无法提及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不再需要为中心梁提供斜面的笨重中心梁罩及带锐角的相关加强板,也不再需要平顶的梁。利用本发明,容积和重量都增加的所装物料经带圆角的中心梁倾斜的上表面排放,不需增加结构,具有减少结构和平顶中心梁的优点。
优选地,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的一种形式包括运载货物的铁路斗车,该斗车包括分开的转向架和支承在分开的转向架上的车体。车体包括有中心梁的底架,中心梁有圆角,底架上有排料开口,中心梁在排料开口区域朝着所装物料具有向排料开口倾斜的面。底架具有把车体连接到分开的转向架上的部件。这些部件的形状不同于中心梁的形状。车体还包括位于中心梁和底架部件间把车体连接到分开的转向架上的过渡部件。沿着中心梁的过渡部件其尺寸和形状与中心梁相匹配,沿着底架部件的过渡部件,其尺寸和形状与底架部件相匹配。过渡部件在中,心梁和底架部件间过渡,使中心梁具有带圆角的斜面,而底架部件具有其他形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形式中,包括上述的过渡部件。
通过阅读说明书,包括对附图简述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能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限制。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以下参照附图加以描述。附图包括十幅图,每幅图简述如下:
图1是铁路斗车(现有技术)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斗车(现有技术)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1(现有技术)3-3线的斗车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优选实施例过渡部件的平面图;
图5是图1-4的过渡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从图6中左侧看去的图1-5的过渡部件的第一端视图;
图7是从图6中右侧看去的图1-6的过渡部件的另一个端视图;
图8是图1-7的过渡部件的第一顶部透视图;
图9是图1-8的过渡部件的旋转第二底部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牵引臂和过渡部件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牵引臂和过渡部件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克伊铸钢公司,未经巴克伊铸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37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