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合针织品的边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99102137.1 | 申请日: | 199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233673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03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贝托·弗鲁利尼;保罗·弗鲁利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纺织品有限公司;桑加考姆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9/56 | 分类号: | D04B9/5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针织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针织品,特别是管状物件如袜子的边的缝合方法和装置。
已知用单针筒或者双针筒圆机生产袜子,其可以采用针织或者形成线圈的织针的一个或者两个前部,在所述机器上的针织传统地是从边缘或者卷边侧开始,至保持打开的脚趾侧结止,并且末列线圈安装在相应的成形织针上。
为了封闭这样生产的直筒脚趾,已知的操作方法在EP 635593、EP592376和WO97/20089中公开,其中各物品以这样的方式被驱动,将相似的两个半列线圈放置成可以在后来由设置在针织工位即相应于机器的纺织设备缝纫,或者可以在分离的针织或者钩取工位钩取的相对关系,该两个半列线圈最后由末列分成。
但是按照目前的操作工艺,机器的操作存在着不足,主要包括机械结构复杂,和不能对高细度物品进行实际处理。
还已知用手工方法封闭筒形物品,如袜子的脚趾,按照该方法各袜子是手工供给到一个缝合或者钩取机,用于将物品的脚趾部分的两个相对边结合。在此需要指出,手工缝合或者钩取相对于当前的制造需要过多的时间和费用。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
按照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和9的特征部分所指出的特性的方法和设备可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的特性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自动缝合物品的端部边缘,例如,封闭袜子的脚趾部分,在单针筒和双针筒织机上进行,在物品的内侧和外侧,通过从任何类型和形状的织针上取下端部边缘,在相关边缘的结合的步骤中,将用于物品编织的元件的停顿时间减小,提高各工位的生产能力。
进一步的优点来自于相对于已知的机器,机械结构和用于处理线圈的各部件之间相互的动作的简化。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和特征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结合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阅读说明书将理解得更好,但是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其中图1~15涉及实施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在后面作详细描述;图16~29涉及实施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的另一例;图30~45涉及实施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的第三例,也在后面作详细描述;图46是用于支持和移取线圈的装置的第一可移动单元的平面图;图47是图46的沿H-H线的放大的剖面图;图48是按照一个可行性实施例用于支撑翻转第一半列的线圈的装置的第二可移动单元,以及钩取支撑装置的平面图,所述单元被示出为打开状态,用于定位在针织机的针座(textile head)上;图49表示图48的可移动单元在关闭状态;图50是图49沿K-K线的放大的剖面图;图51表示图49的可移动单元-相对于翻转第一半列的线圈的装置具有半环状架-绕m-m轴翻转180°;图52是图51沿L-L线的放大的剖视图;图53是图46和49的两个可移动单元的平面图,以同轴关系定位;图54是可移动单元的被定位在图53所示位置的侧视图;图55表示上述两可移动单元,第一可移动单元在针织机针座上处于操作位置,第二可移动单元在机器外侧,相应的半环状架象夹持爪一样安装并且打开准备相应于针座放置从而不与物品和抽吸管干扰;图56与图55相似,其中第二可移动单元关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状架;图57示出第一个可移动单元,该单元支撑着线圈移取装置,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在啮合状态下,其两互补的半环状架能彼此相对的垂直移动;图58是两半环状架处于分开状态下的图57装置的示图;图59是图57和图58的细节的平面视图;图60是在图57所示状态下图59沿W-W线的剖面图;图61是图58所示状态下图59沿W-W线的剖面图;图62表示按照又一实施例是第二可移动装置;图63表示图62的装置,相应的半环状架处于间隔开的状态;图64是图62和63的细节的仰视图;图65表示图64沿U-U线的剖面图,其中半环状架如图62所示地配合;图66表示图64沿U-U线的剖面图,半环状架如图63间隔开;图67是能够与图59和64的单元相关联的第三可移动单元的平面图;图68是图67沿D-D线的剖面图;图69表示可移动单元,相应的半环状架,绕轴线n-n翻转180°;图70是图69沿E-E线的剖面图;图71是图69的可移动单元的“X”向视图,其表示相关的转动驱动装置和相关的半环状架的转轴和相应的支撑块的局部视图;图72是在支撑柱上的所述第三可移动单元的平面视图;图73是图72的单元的侧视图,各单元的半环状架处于间隔开的状态;图74A和图74B分别表示处于间隔开状态的移取元件70和转移件84的侧视图和前视图;图75A和75B分别表示图74A和74B的元件相互接合,即线圈调换状态;图76A和76B表示一个转移件84和一个角钉80处于间隔开状态的侧视图和前视图;图77A和77B表示图76A和图76B的元件相互接合,即处于线圈调换状态;图78A和78B表示作为一个转移件的一个移取元件70和一个钩取角钉80之间接合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纺织品有限公司;桑加考姆股份公司,未经纺织品有限公司;桑加考姆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2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