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塑料复合水管的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9102643.8 | 申请日: | 199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33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新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塑料 复合 水管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管的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供水管一般为钢管,为防止其生锈腐蚀,通常对其内外表面进行镀锌处理。实践证明,镀锌层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镀锌管的外表面镀锌层在使用20年以后还保持基本完好。但镀锌层的耐水性却不尽人意,镀锌管的内表面镀锌层由于长年浸泡在水中,使用3-4年后即开始生锈腐蚀,使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
为解决镀锌管内壁易腐蚀的问题,有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与此有关的专利号有95104156、96242528和95106084。
95104156号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了在镀锌管内壁粘合聚氯乙烯硬质塑料管的方案,存在硬塑料易脆、受撞击后易破裂、脱落、造成管道堵塞的问题。同时,为了在工艺上保证硬塑料管能插入一定长度的镀锌管内,该专利申请采用塑料管的外径小于镀锌管的内径2mm的方案,使塑料管与镀锌管之间留有较大间隙,这样,内外管在粘合时,接缝处有较多空气无法排出。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96242528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出了无镀锌金属管包覆塑料作防锈层的方案,除了内壁塑料层的材料、结构及加工工艺存在与前述95 104156号发明专利申请同样的缺点以外,还妨碍了金属管材的使用范围,也给加工成品及管道安装带来困难,如作供水供气管道用时,加工螺牙夹头处会损破塑料层,在需焊接的场合使用时,给焊接带来一定的困难。
95106084号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了采用成卷钢板喷涂聚氟乙烯的方案,这一方案存在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同时还存在焊缝处温度高出塑料分解温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金属--塑料复合水管的工艺,这种工艺简便易行,生产效率高,能确保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金属--塑料复合水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软质塑料内管套在外径较该塑料内管小的C形套槽上,将装有胶合剂、顶端设有小孔的胶合剂管对准所述C形套槽的槽口放入C形套槽中并于尾端与C形套槽一起安装固定,同时将所述塑料内管的富余部分折入所述C形套槽中:
b、将步骤a中所述的C形套槽连同软质塑料内管及胶合剂管一起从所述金属外管的尾端插入金属外管中;
c、向所述的胶合剂管中的胶合剂加适当的压力,使胶合剂从胶合剂管顶端的小孔逐渐流出并均匀进入所述的金属外管的内壁与软质塑料内管的外壁之间;将外径与所述软质塑料内管的内径相对应的挤压头从金属外管的顶端向尾端移动,将所述的软质塑料内管挤压并胶合于所述的金属外管的内壁;还同时将所述的C形套槽及胶合剂管与挤压头同步地向金属外管的尾端移动,直至挤压头、C形套槽和胶合剂管均从金属外管的尾端移出,软质塑料内管全部胶合于金属外管的内壁。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金属--塑料复合水管的制造工艺,十分巧妙地采用了C形套槽将软质塑料内管的管壁折叠,以致内管能顺利地插入外管中,同时在C形套槽的槽口处形成较大的空间,该空间既可安放胶合剂管,又作为排气通道在挤压头将内管压合于外管内壁时,让两管之间的气体顺利从此通道排除;本发明工艺采用伸入内部的胶合剂管施加胶合剂,保证了胶合剂的均匀施加。这种工艺简便易行,生产效率高,能确保产品质量,尤其是在外管内径与内管外径相同或相差极小的情况下能保证管子的顺利插入与胶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塑料复合水管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金属--塑制复合水管胶合过程中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为金属--塑料复合水管胶合过程中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金属--塑料复合水管,包括金属外管1和软质塑料内管2,金属外管1的内径较软质塑料内管2的外径大0至0.5mm,金属外管1的内壁与软质塑料内管2的外壁之间以胶合剂连接为一个整体。
金属外管1可为内、外表面均镀锌的镀锌钢管,也可以为仅仅外表面镀锌的镀锌钢管。
软质塑料内管2可以为软质聚氟乙烯管。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金属--塑料复合水管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新,未经张志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2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磁场进行钢材离线热处理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2,3-丁二硫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