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2-取代乙基)环己酮新合成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9113667.5 申请日: 1999-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94119C 公开(公告)日: 2002-11-13
发明(设计)人: 张福利;周后元 申请(专利权)人: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C49/403 分类号: C07C49/403;C07C49/463;C07C49/497;C07C49/517;C07D307/94
代理公司: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巍
地址: 20004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取代 乙基 环己酮 成法
【说明书】:

发明是关于药物中间体的新合成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硫辛酸及其衍生物硫辛酰胺的合成中间体2-(2-取代乙基)环己酮的新合成方法。

硫辛酸是一种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作为辅酶参与三羧酸循环中α-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硫辛酰胺在体内转化为硫辛酸起作用。硫辛酸和硫辛酰胺临床上用作保肝药,近年德国已批准硫辛酸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硫辛酸                      硫辛酰胺

硫辛酸的合成通常采用两类方法:(1)以己二酸为起始原料,(2)以环己酮为原料,参见Yadav J.S.,J.Sci.Ind.Res.1990,49,400。(1)以己二酸为原料

目前的工业生产方法一般采用以己二酸为原料,参见Reed L.J.J.Am.Chem.Soc.1955,77,416;Acker D.S.J.Am.Chem.Soc.1957,79,6483。其化学过程如下:

该方法中必须应用乙烯及大量三氯化铝,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在制备过程中各中间体性质相近,分离困难,影响产品质量。尽管如此,因其原料易得,仍为一些生产厂采用。(2)以环己酮为原料

正因为以己二酸为起始原料的一些缺点,许多化学家开发以环己酮为原料的合成方法,其关键中间体是2-(2-取代乙基)环己酮,经Baeyer-Villiger反应便得到硫辛酸的骨架结构,难点在于环己酮分子内引入2-取代乙基。

Ubatani M.以环己酮与溴代乙基乙醚在氨基钠存在下反应制备硫辛酸(日本公开特许1965:19939);但反应易生成多取代产物,给分离提纯带来困难。

Paust J.以环己酮与乙烯基乙醚在叔丁基过氧化物存在下得到2-(2-乙氧乙基)环己酮(DE 1994:4229914 A1)。该方法的合成路线简捷,烷基化反应收率可达69%,但由于在高温下使用大量过氧化物,工业生产上不易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设计另一种适宜工业化生产的2-(2-取代乙基)环己酮合成方法。以易得的工业化生产维生素B1的原料乙酰-Υ-丁内酯作起始物,经过一些反应构建成带2-位取代乙基的环己酮,而后经过Baeyer-Villiger反应成为合成硫辛酸或硫辛酰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相应取代基的碳架,其化学过程如下:

X代表卤素、羟基、OR或OCOR,其中R代表C1-C4烷基或C3-C6环烷基。

上述化学过程按反应操作步骤分别叙述如下:

(1)乙酰-Υ-丁内酯在有机溶剂中与丙烯醛在有机碱或无机碱催化剂作用下发生Michael反应形成化合物III,随后发生分子内Aldol缩合生成2-氧杂螺[4.5]癸烷-8-羟基-1,6-二酮(IV);

(2)螺环化合物(IV)在有机酸或有机碱的有机酸盐及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存在下脱水生成2-氧杂螺[4.5]-7-癸烯-1,6-二酮(共轭烯酮,V);

(3)共轭烯酮(V)在催化剂存在下氢化得到2-氧杂螺[4.5]癸烷-1,6-二酮(VI);

(4)螺环化合物(VI)在无机酸作用下,内酯环开裂并脱去二氧化碳,形成本发明目标化合物2-(2-取代乙基)环己酮(I)。

化合物I按已知方法可制得硫辛酸或硫辛酰胺。

上述化学过程(1)中所用催化剂为三乙胺、吡啶、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1,5-二氮杂二环[4.3.0]壬碳-5-烯(DBN)、三乙撑二胺(DABCO)、四甲基胍等有机碱或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及氧化物等无机碱,其中优选的催化剂为吡啶和DBU,催化剂的用量为0.01~0.1的摩尔比,最适宜为0.02~0.06的摩尔比;有机溶剂可用卤代烷烃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二氯乙烷,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有机酸酯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其中优选的溶剂为甲苯和乙酸丁酯。

上述化学过程(2)中的脱水催化剂可采用低分子量的脂肪磺酸如C1-C4磺酸,取代芳香磺酸如苯磺酸、甲苯磺酸,草酸,有机碱的有机酸盐比如吡啶·醋酸盐、吡啶·草酸盐、DBU·草酸盐;所用有机溶剂同化学过程(1),其中优选的溶剂为甲苯和乙酸丁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3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