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陶瓷电容器的基片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9116249.8 | 申请日: | 199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79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0 |
发明(设计)人: | 章士瀛;赵俊斌;陈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宏明南方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 | 分类号: | H01G4/00;H01G4/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7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陶瓷 电容器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陶瓷电容器基片的生产工艺。
半导体陶瓷电容器由于其体积小,比容大的特点,对优化电子线路,改善整机性能,促进小型化,轻量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半导体电容器基片均依赖进口,而国外却无这方面的资料可供查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陶瓷电容器基片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采用氨分解的混合气氛下,在组合炉内连续自动进行半导化处理,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成本,它与国外目前普遍采用在纯H2、纯N2气氛条件下,在间歇式电炉或者虽在传送式气氛炉内进行半导化处理,产量大大提高,无疑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半导化处理温度曲线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排胶、烧成温度曲线图
附图3为表面型及晶粒边界型半导体基片生产工艺流程图
见附图1,L1—表面型半导体基片的排胶、烧成的生产工艺,工艺为:
排胶区:炉温从室温升至于1200℃至1400℃,基片在炉体内的移动距离为5.4米,时速为每小时0.3米至0.6米;
烧成区:炉温恒定于1200℃至14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的距离为1.4米,时速为每小时0.3米至0.6米;
降温区:炉温从1200℃至1400℃降至200℃至3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距离为2.2米,时速为每小时0.3米至0.6米;
L2—晶粒边界型基片的排胶生产工艺,工艺为:
升温区:炉温从室温升至1000℃至12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5.65米,时速为每小时0.4米至0.6米;
排胶区:炉温恒定于1000℃至12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1米,时速为每小时0.4米至0.6米;
降温区:炉温从1000℃至1200℃降至200℃至3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2.35米,时速为每小时0.4米至0.6米;
见附图2,L3—表面型半导体基片的半导化生产工艺,工艺为:
加温区:炉温从200℃升至4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距离为3.2米,时速为每小时0.3米至0.6米;
升温区:炉温从400℃升至900℃至12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距离为2.8米,时速为每小时0.3米至0.6米;
半导化处理区:炉温恒定于900℃至12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距离为0.8米,时速为每小时0.3米至0.6米;
降温区:炉温度从900℃至1200℃降至2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距离为2.2米,时速为每小时0.3米至0.6米;
L4-晶粒边界型基片的半导化生产工艺,工艺为:
加温区:炉温从200℃升至400℃,基片在炉体移动的距离为3米,时速为0.4米至0.6米;
升温区:炉温从400℃升至1300℃至15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的距离为2.5米,时速为每小时0.4米至0.6米;
烧成及半导化处理区:炉温恒定于1300℃至15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的距离为1.5米,时速为每小时0.4米至0.6米;
降温区:炉温从1300℃至1500℃降至200℃,基片在炉体内移动2米,时速为每小时0.4米至0.6米;
表面型半导体基片在通过A炉完成半导化处理后,在氧化气氛的条件下,在900℃至1000℃温度下经过1至2小时在炉内进行半导化瓷片表面绝缘处理。
晶粒边界型半导体基片在A炉完成半导化处理后,在基片晶粒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宏明南方电子陶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宏明南方电子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62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菌二次发酵法酿造灵芝芦荟酒
- 下一篇:肺舒口服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