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辆油门、刹车控制新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9124639.X | 申请日: | 199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299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新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3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油门 刹车 控制 系统 | ||
行进中突然出现意外情况几乎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唯一原因。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司机需紧急制动,而现有的制动方法操作复杂且反应时间过长,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使司机在紧急关头丧失最宝贵的时间而酿成事故。
我们知道,机动车辆如轿车、货车等存在着速度高、质量大的特点,必然存在着制动困难的问题,所以,车辆在正常或高速、载重状态下行驶时,为了安全,司机一直脚踏着的应该是闸而不应是油门。现车辆司机右脚下控制着两块踏板:一是油门踏板,二为闸踏板。正常行驶时,司机脚踏油门,紧急制动时松油门踩闸,此时司机需做三个动作:一为松油门动作(约0.2秒);二为移脚动作(即把脚从油门踏板移到闸踏板约0.3秒);三为踩闸动作。可见,为实现动作三即踩闸,必先完成动作一、二,操作复杂易误操作并且辅助时间太长,紧急时刻势必酿成事故。
本发明把油门踏板与闸踏板二合为一,即只设一踏板。需紧急制动时,可直接刹闸,无需松油门更无需移脚。刹车时,油门自动切断(至最小),然后停车,操作简单无辅助时间,结构见说明书附图,附图一张分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此系统主视图,图2为左视图,图3为局部视图,图4表明加油拨杆的截面形状。系统构件序号及名称为:1、刹车传动轴2、导向轴套3、刹车复位弹簧4、导向轴套5、踏板复位弹簧6、油门踏板7、踏板轴8、支架9、联接螺栓10、油门传动杆11、钢丝12、油门轴13、油门复位弹簧14、加油组合15、钢丝限位器16、加油拨杆17、拨杆回转轴18、拨杆轴支架19、紧固螺母20、固定螺母21、固定螺栓22、加油拨杆复位弹簧23、横板
结构说明(参见说明书附图,图1、图2、图3、图4):
刹车传动轴1为一光滑圆轴,与导向轴套2和导向轴套4配合(间隙配合),且传动轴1上有两对称导向槽,与导向轴套4内的两个导向键配合,以防刹车传动轴1转动。刹车复位弹簧3为一压缩弹簧,使轴1时刻在最右端。两个轴套固定于车体,不能移动。刹车传动轴1与支架8通过两个联接螺栓9联接,使轴1和支架8不能相对平动和转动。支架8上固定有踏板轴7,油门踏板6与油门传动杆10焊接在一起绕踏板轴7转动。支架8上又固定有钢丝限位器15,钢丝11与油门传动杆10连接绕过钢丝限位器15上的槽与加油拨杆16连接,加油拨杆16围绕拨杆轴支架18上的拨杆回转轴17回转。加油拨杆截面为特殊形状(见图4),它与加油组合14衔接很小(小于1mm)。加油组合14带动油门轴12转动,油门复位弹簧13用于加油组合14复位,即油门轴12复位。另外,表示固定于车体
动作原理:
支架8下面有一横板23,司机右脚放于此横板上,防止脚与车体接触,影响动作。正常行驶时,司机脚踏油门踏板6,油门踏板6带动油门转动杆10绕踏板轴7转动,于是便拉动钢丝11,钢丝11通过钢丝限位器15拉动加油拨杆16,加油拨杆16绕拨杆回转轴17回转拨动加油组合14,致使加油组合14带动油门轴12转动,因此,油门增大。松开油门,油门踏板6在踏板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加油拨杆16在加油拨杆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复位,油门轴12在油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复位,此时油门最小。
在行进中,若突然出现意外情况需紧急制动时,不必松油门,直接踩刹车即可。操作方法是右脚直接向前蹬,即蹬踏板轴7,在刹车复位弹簧3被压缩的瞬时,加油拨杆16与加油组合14脱开,油门轴12在油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迅速复位(油门至最小),支架8推动刹车传动轴继续前行,汽车制动。操作简单,无辅助时间。
需明确以下问题:
一、刹车复位弹簧的长度及弹性系数选择得要合适并且要有一定的预压缩,既保证刹车时不费力,又保证刹车部分有足够的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二、紧急制动时不必松油门,但刹车复位时需松开油门踏板,以保证油门拨杆复位与加油组合衔接,若万一忘记了,再轻踏一次即可;三、油门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要适当大,使紧急制动时油门迅速关闭,以免去制动系统中需预留间隙产哪怕极微小的时间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新,未经陈国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4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状圆环形薄膜绕组式电机及工艺
- 下一篇:一种指示车辆通行及其保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