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极性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25066.4 | 申请日: | 199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54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郝继华;陈翠仙;李琳;余立新;蒋维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9/12 | 分类号: | B01D6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极性膜由阴离子交换层、阳离子交换层及中间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阴、阳离子交换层及中间层的基材同为氯甲基化聚砜,其氯甲基含量约1.1-3.5毫克当量/克;所说的阴离子交换层由所说的氯甲基化聚砜与过量的胺、二胺、胺与二胺混合物或不同二胺的混合物反应;所说的阳离子交换层由分散着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所说的氯甲基化聚砜组成,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为3.0-5.4毫克当量/克,树脂粒径为0.01mm-0.1mm;所说的中间层为分散着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有季铵基、叔胺基的交联网状结构,中间层为包含季铵型强碱性基团、非季铵型弱碱性基团及磺酸型基团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过量的胺为N,N-二甲基-1,3-丙二胺和N,N,N’,N’-四甲基-1,6-己二胺的混合液,混合比例为1∶1-6∶1。
3、一种制备如权利1所述的双极性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步流延的制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用过量的二胺和氯甲基化聚砜反应制成具有交联结构的阴离子交换膜;
2)然后在此阴离子交换膜上,采用一步法流延含有交换容量为3.0-5.4毫克当量/克,树脂粒径为0.01mm-0.1mm的氯甲基化聚砜,形成不含胺基、仅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阳离子交换层,同时形成含有分散着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有季铵基、叔胺基的交联网状结构的中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50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