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99238423.0 | 申请日: | 199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060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15 |
发明(设计)人: | 白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凯军 |
主分类号: | F02B75/00 | 分类号: | F02B7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宇亭 |
地址: | 450006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是活塞式发动机,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发动机。
目前国内外现在常用的各种型号的机动车发动机,如汽油机、柴油机等活塞发动机,都是活塞运行到上止点位置点火,这时,发动机内的空间体积单位最小。只有燃烧室的空间,虽然在此时发动机内部拥有最大的压力和压强,但此时曲轴与连杆正处于垂直状态的位置上,压力也只能正面传递到曲轴架上,不会产生任何的动力输出。随着发动机飞轮的惯性作用,活塞也随之向下运动,曲轴与连杆逐步产生了输出动力的夹角和力矩,但是,当曲轴运行到较佳输出动力位置时,活塞已向下运行位移了七分之一左右,发动机气缸内部也由于活塞的下移增加了空间,因一般的发动机压缩比都大于1∶7,当发动机活塞向下运行七分之一时,压力就比点火时下降了一半多,只有点火的50%以下的压力,发动机活塞继续向下运行七分之二,缸内的压力仅剩点火压力25%,而作功冲程的最后七分之四行程中气缸内的可作功压力,只能在点火压力的25%与12.5%之间变化,由此可分析出,这是发动机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发动机在产生最大压力时,避开没有力矩的状态和位置,并且把它设制在力矩和动力输出角均为较佳的位置上,使得发动机的动力提高,且在同等条件下,可节约能源的机动车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包括上气缸和上活塞,在气缸上加设有安装在支撑框架中的上气缸机构,上气缸机构包括在气缸顶部的上气缸体,在上气缸体内设计安装有上活塞,为防止火花塞的突出部分与下行的上活塞相碰,在上活塞的底部开设有凹槽,在上活塞上还设置有,与上气缸体腔室相连通的进排气腔体,进排气腔体向上延伸,穿过上气缸体顶壁,与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进排气控制装置相连接,在进排气腔体内,沿活塞运动方向分别设置有与上气缸体相连通的进排气阀门,在进排气腔体侧壁上,沿法线方向开设有与进排气阀门相对应,并且相连通的进排气通道,在进排气阀门上方安装有联动杆座,在联动杆座上,沿横方向安装有联动杆,所述上活塞、进排气腔体及联动杆座为一体式结构,在支撑框架上安装有与气缸曲轴相连接的,用于控制联动杆下移的时间和位置的控制装置,在联动杆下安装有弹性复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排气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主、从动轮,主动轮通过连接传动机构与气缸曲轴相连,在主动轮的下表面,设置有突台,在支撑框架上,还设置有与主动轮上的突台相对应的,用于控制进排气阀门气针的控制销,在联动杆座上开设有与控制销相对应的槽口;从动轮设置在进排气阀门上方,在从动轮下表面,设置有突台条,在从动轮与气针之间,安装有用于控制气针的控制件。用于控制联动杆下移的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与联动杆相对应的凸轮,凸轮通过连接传动机构与气缸曲轴相连接。弹性复位机构是由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且位于联动杆下方的复位弹簧构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在原有的气缸上方,加设了上气缸及上活塞的设计方案,使得发动机的作功结构更合理,动力明显增加,同等条件下油耗降低,节省了能源;同时由于燃料燃烧更为充分,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排气控制装置中的主、从动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阀门关闭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销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阀门开启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气阀门关闭时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气阀门开启时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排气控制装置中的从动轮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凯军,未经白凯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8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