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801918.6 | 申请日: | 199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287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纯郎;铃木保;西城照章;中嶋弘隆;园山克己;山下一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67/048 | 分类号: | B65H67/048;B65H54/3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纤维 卷绕 方法 装置 以及 纱线 使用方法 | ||
1.一种用来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纱线藉助一纱线卷绕装置卷绕在一空筒管上,纱线卷绕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一个用来卷绕纱线的横动支轴导纱器,一个用来在卷绕之前使纱线横动的横动装置,一个用来给同它相接触的已绕制的纱线施加一预定面压力的接触压力辊,两根用来交替卷绕横动纱线的心轴,一个用来把纱线连续地从处于卷绕侧的心轴转移到处于备用侧的心轴而使心轴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一个用来把纱线引入一纱线握持部分来握住纱线的纱线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纱线转移装置由以下部件所组成:一个设在套装在卷绕侧心轴上的空筒管上游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一个设在下游的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以及一个用来控制延伸到移至备用侧的已绕制的纱线卷装的纱线的纱线途径控制机构,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把纱线移出正规的横动区,使它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来保持纱线几乎与纱线握持部分相平行;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来把纱线转移到纱线握持部分,并藉助于纱线握持部分使纱线被握住和切断;使纱线的握持点以空筒管的旋转方向而相反于纱线运行方向而移动;使纱线自动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中脱开;使纱线移向横动的中心而无需形成初始直绕的包脚纱;以及当纱线同横动导纱器接合时便开始进行正规的卷绕。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是一个初始卷绕导纱器,它把由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纱线途径控制机构所控制的纱线带入与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使它在空筒管的轴向移动和让纱线握持部分把纱线握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上部纱线转移机构是由一用来把纱线移出正规横动宽度的移动导纱器以使另外一个导纱器来保持纱线,并使其回到原来位置,以及一个用来保持被移动的纱线的保持导纱器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在纱线被纱线握持部分握住以后,开始准备绕在纱线卷绕筒管的表面上起直到纱线移向横动中心而进入正规横动区为止的尾纱长度是控制在10cm到2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当纱线移向横动中心时,尾纱的长度是由一与纱线保持接触并对它施加一摩擦阻力的阻力导纱器来控制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采用至少两个或更多个阻力导纱器的结合来取代上述阻力导纱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尾纱的长度是通过调节阻力导纱器中至少一个导纱器的位置来精细地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尾纱的长度是通过调节横动支轴导纱器的位置来进行精细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阻力导纱器中之一是一参照由一作为旋转叶片机构的横动装置所限定的横动纱线途径而设置在横动装置中所用的旋转叶片对面位置上的横动控制导纱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阻力导纱器中的一个是用来使纱线在从筒管到筒管的转移时,从横动导纱器中以垂直于横动方向而脱出的纱线脱开导纱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当纱线移向横动中心时,纱线由一螺纹沟槽所支持,通过螺纹沟槽的旋转来控制尾纱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螺纹沟槽是设在接触压力辊的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握持部分是在绕纱筒管一端的表面上以圆周方向延伸的缝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握持部分是在相邻的绕纱筒管之间的边缘所形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握持部分是由一绕纱筒管的端部与一管状部件之间的边缘所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在被纱线握持部分握住以后立即从保持导纱器中脱开的位置,从垂直于心轴的方向看,是位于握持部分的非横动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19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