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814832.6 | 申请日: | 199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31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发明(设计)人: | 越后纪康;本田和义;小田桐优;砂流伸树;三宅彻;佐藤智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1/24 | 分类号: | B29C4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薄膜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是把蒸发的树脂材料附着在支持体的表面上、制造出树脂薄膜的方法,其特征是,用双流体喷嘴压送液体状态的树脂材料与气体,用所述双流体喷嘴以雾状向加热体喷出所述树脂材料,使所述树脂材料附着在所述加热体上,通过在所述加热体上让所述树脂材料蒸发,得到经过所述蒸发的树脂材料。
2.一种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是把蒸发的树脂材料附着在支持体的表面上、制造出树脂薄膜的方法,其特征是,把气体与液体状态的树脂材料相混合,以雾状向置于减压下的加热体喷出,附着在所述加热体上,通过在所述加热体上让所述树脂材料蒸发,得到经过所述蒸发的树脂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气体包括从氮、氧、氩、氦、氖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气体的流量是液体状态的树脂材料流量的1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加热体是从加热板、回转的加热辊及回转的加热带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以雾状喷出的树脂材料的喷雾形状是扇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加热体是作成圆锥体或圆锥形状的加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以雾状喷出的树脂材料的喷雾形状是实圆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以雾状喷出的树脂材料的喷雾形状是空圆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液体状态的树脂材料与气体混合之后,由喷雾喷嘴压送,将该树脂材料以雾状喷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树脂材料是反应性单体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在以雾状喷出之前,对液体状态的树脂材料进行加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从树脂材料以雾状喷出的区域不能直接观察到支持体的树脂材料附着的区域的位置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从加热体的树脂材料蒸发的区域不能直接观察到支持体的树脂材料附着的区域的位置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蒸发的树脂材料通过以隔开给定的间隔、形成对峙部分的方式设置的挡板到达支持体的被附着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使蒸发的树脂材料带电荷。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树脂薄膜的制造在真空中进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通过移动支持体,在支持体的表面上连续地形成树脂薄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通过让支持体回转,在支持体上层叠树脂薄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在树脂材料附着后,对其进行硬化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硬化处理是将附着的树脂材料进行聚合和/或交联的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硬化处理进行到树脂材料的硬化度为50~95%的程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在树脂薄膜形成之后,进行表面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表面处理是在含氧的氛围下的放电处理或紫外线照射处理。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树脂薄膜的厚度为1μm以下。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树脂薄膜的厚度为0.7μ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148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