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轮胎外胎的方法和由此获得的外胎有效
申请号: | 99814959.4 | 申请日: | 199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31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发明(设计)人: | 雷纳多·卡雷特;毛里奇奥·马纪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10 | 分类号: | B29D30/10;B29D30/48;B60C9/02;B60C15/00;B60C15/0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轮胎 外胎 方法 由此 获得 | ||
1.一种制造机动车轮胎外胎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覆盖在一个环形支撑(11)上周向分布的细长区段(13,14,15,16)制成至少一个外胎垫层(3a,3b),每个所述的细长区段(13,14,15,16)围绕环形支撑(11)的横截面轮廓以U形构形延伸,以限定两个在一个轴向互相间隔开的侧部(13a,14a,15a,16a),而且一个顶部(13b,14b,15b,16b)在一个径向外部位置在侧部(13a,14a,15a,16a)之间延伸;
-在接近所述至少一个外胎垫层(3a,3b)的周向内边的一个区域施加环形加固结构(4);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区段(13,14,15,16)基本放置在一个相对于环形支撑(11)的一个子午线平面(P)平行偏置的平面(N,N′)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区段(13,14,15,16)放置在一个平行于所述子午线平面(P)的平面(N,N′)中,这样每个顶部(13b,14b,15b,16b)基本位于一个与环形支撑(11)的所述几合轴线(O)成径向并经过在顶部(13b,14b,15b,16b)和各个侧部(13a,14a,15a,16a)之间的一个过渡点的参考平面(R,R′)中,而所述侧部(13a,14a,15a,16a)都在相对于所述参考平面(R,R′)的一个倾斜方向中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细长区段(13,14,15,16)的覆盖由以下步骤进行:
-放置周向分布在所述环形支撑(11)上的第一系列的区段(13);
-放置周向分布在所述环形支撑(11)上的第二系列的区段(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二系列的区段(13,14)在相对于所述子午线平面(P)的分别相对的侧边放置在偏置的覆盖平面(N,N′)中,这样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二系列的区段(13,14)具有分别交叉的方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系列的区段(13)以至少为每个区段宽度两倍的周向节距放置,第二系列的区段(14)放置在位于属于第一系列的区段(13)之间的空间中,以与所述区段(13)一起共同限定至少一个外胎垫层(3a)。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区段(13,14,15,16)以等于其宽度倍数的一个周向节距放置,每个所述区段(13,14,15,16)是一种带状结构,并包括至少由至少一层弹性原材料层(20)局部覆盖的纵向并平行的线状件(1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段的顶部(13b,14b,15b,16b)沿环形支撑(11)的周向延伸并排连续设置,而每个区段的侧部(13a,14a,15a,16a)都局部盖有至少一个周向相邻区段的一个侧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覆盖属于第二系列的区段(14)之前,每个环形加固结构(4)的至少一个第一主部(4a)施加在属于第一系列的区段(13)的侧部(13a,14a,15a,16a)上,属于第二系列的区段放置成其各个侧部(14a)在相对于第一系列的区段(13)的侧部(13a)轴向相对的侧边上与第一主部重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覆盖属于第二系列的区段(14)后进行以下步骤:
-放置周向分布在环形支撑(11)上的第三系列的所述区段(15);
-在相对于第一主部(4a)的轴向相对位置上在属于第三系列的所述区段(15)的侧部(15a)上施加所述环形加固结构(4)的第二主部(4b);
-放置周向分布在环形支撑(11)上的第四系列的所述区段(16),其各个侧部(16a)在相对于第三系列的区段(15)的侧部(15a)的轴向相对侧边上与第二主部(4b)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149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