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及其合金表面耐蚀的磷酸锆类化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6151.X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法智;崔兆慧;徐赛龙;张博文;段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F15/00 | 分类号: | C23F15/00;C23G1/10;C23C18/54;B32B15/01;B32B33/00;B32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铜及其合金表面耐蚀的磷酸锆类化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铜及其合金防腐技术领域。采用表面晶化法制备的。利用铜及铜合金为基体,在含有Zr4+和有机膦酸溶液中合成磷酸锆类化合物薄膜。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调变薄膜的疏密程度及薄膜的厚度,从而得到厚度在0.8~20μm之间的致密薄膜。优点在于:不需要经过疏水后处理,省略这一步繁琐的操作,制备的磷酸锆类化合物薄膜能有效阻隔腐蚀介质与基体的接触,耐腐蚀性能更好。薄膜与部件表面的结合力好,稳定性高,而且薄膜中不含有毒离子,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且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重复性好。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合金 表面 磷酸 化合物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铜及其合金表面耐蚀的磷酸锆类化合物薄膜,其特征在于,磷酸锆类化合物薄膜是生长在铜及其合金表面上的薄膜,该磷酸锆类化合物是阳离子型层状化合物,每层都是由95%以上的在同一平面的Zr原子,以及将Zr原子夹在中间的上下两层磷酸根及其衍生物构成;薄膜是由平板状磷酸锆类化合物沿着与基板垂直的方向生长而得到;薄膜厚度在0.8~20μm之间,该薄膜具有疏水性,其与水滴的接触角在110~14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10615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