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差速器保持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8194.8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J·R·鲍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20 | 分类号: | F16H48/20;F16H5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 鹏;马江立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差速器保持环结构。锁止差速器包括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环形中心驱动部件中的环形中心凸轮部件而无需使用任何键合装置如卡环,由此简化差速器的构造和组装并降低成本。中心凸轮部件通过作用在离合器部件上的偏压力在纵向上保持就位,所述离合器部件通过分别绕半轴齿轮同心布置在外侧的螺旋压缩弹簧和与离合器部件连接的保持环而布置在中心驱动部件的相对侧。中心凸轮部件和中心驱动部件分别具有光滑的、连续的并且不间断的相邻的外和内周表面。保持环在其远端通过一体的环形外肋部与离合器部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外肋部在沉孔壁表面所包含的相应凹槽中延伸。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差速器 保持 结构 | ||
【主权项】:
1. 一种锁止差速器机构,该机构用于由主驱动轴驱动一对间隔开的共线布置的输出轴(104,106),该机构包括:(a)壳体(114),该壳体由所述驱动轴驱动而绕与输出轴轴线共线的给定轴线(R)旋转,所述壳体包含限定了一对相对端壁的腔室,所述端壁包含对齐的轴开口以用于接纳所述输出轴的相邻的端部;(b)环形的中心驱动部件(116),该中心驱动部件绕所述给定轴线同心地、不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腔室中,所述中心驱动部件在各端都具有端面,所述端面设有圆形布置的径向延伸的连续的驱动齿(116a);(c)一对环形的半轴齿轮(118,120),所述半轴齿轮在所述轴开口附近分别安装在所述腔室中而绕所述给定轴线旋转,所述半轴齿轮的内侧开有花键而分别与所述输出轴的相邻的端部不可旋转地连接;(d)一对环形的离合器部件(122,124),所述离合器部件分别绕所述半轴齿轮同心地安装并且花键接合到所述半轴齿轮而相对于所述半轴齿轮不可旋转地纵向移位,所述离合器部件的相邻的端部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开的径向延伸的离合器齿(122a,124a),所述离合器齿布置成分别与相应的驱动齿(116a)的靠近所述中心驱动部件的外周的部分接合;(e)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通常将所述离合器部件相对于所述中心驱动部件朝接合位置偏压,所述弹簧装置包括分别绕所述半轴齿轮同心地设置在外侧的一对压缩弹簧(144,146);(f)中心凸轮装置,当一个输出轴的转速超过另一个输出轴的转速达预定值以上时,该中心凸轮装置可工作以使与所述一个超速的输出轴相关的离合器部件朝分离位置轴向移动,所述分离装置包括:(1)可旋转地同心安装在所述中心驱动部件内的环形的中心凸轮部件(130);(2)所述中心凸轮部件和所述中心驱动部件具有相邻的、连续的、光滑的周向表面(130b,116c);(3)所述中心凸轮部件在相对端具有多个凸轮齿(130a),所述凸轮齿布置成分别与所述离合器齿的靠近相邻离合器部件的内周的相应部分接合;(4)所述中心凸轮部件具有包含多个纵向延伸的周向间隔开的通槽(142)的内周表面;(g)保持装置,只要超速的输出轴的转速超过给定值,所述保持装置便可从不活动位置操作至锁定位置,以将与超速输出轴相关的超速离合器部件保持在分离状态,所述保持装置包括:(1)绕所述给定轴线同心布置的一对弹性环形保持环(132,134),每个所述保持环包含纵向切口(135);(2)所述保持环均包括具有光滑的、不间断的内周表面的体部,所述保持环具有位于远处的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的外周表面设有大致为环形的一体的周向肋部(132a,134a),所述肋部分别在相应的离合器部件所包含的相应凹槽(140)中延伸,从而分别防止所述保持环相对于所述离合器部件的纵向位移;(3)所述保持环具有相邻的端部,所述端部设有多个周向间隔开的轴向延伸的凸耳部(132a,134b),所述凸耳部通常分别延伸进入所述中心凸轮部件的通槽;(4)所述保持环弹性地沿径向向外偏置成与相应的离合器部件摩擦接合,使得当与超速的输出轴相关的离合器部件朝所述分离位置纵向移动时,所述离合器部件的后续相对旋转运动使相应的保持环朝所述锁定位置被旋转地拉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保持凸耳的末端将位于设在所述通槽的相对侧的各个端部处的锁定凹口(144)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12819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