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输入单输出时滞系统的分数阶PID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4727.8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3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欧林林;周佩冬;陈宣光;冯远静;俞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输入单输出时滞系统的分数阶PID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利用工控系统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继电反馈辨识,得到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2)适当地选取控制器参数积分阶次λ和和微分阶次μ,使其满足条件0<λ<2和0<μ<2;3)对于给定的λ,μ,通过遍历一个控制参数,计算二维平面上关于另外两个控制参数的稳定域边界线;4)通过判断边界线的哪一侧具有更少的不稳定极点,确定被这些边界线所分割的哪个区域是控制参数的稳定域;5)建立分数阶PID控制器监控模块,通过鼠标点击图形界面上的控制参数稳定域选取控制参数,使其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值。本发明适用于具有任意传递函数模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输出 系统 分数 pid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单输入单输出时滞系统的分数阶PID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在系统进入分数阶PID控制器的设计之前,先利用工控系统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继电反馈辨识,得到具有如下传递函数的被控对象模型G ( s ) = N ( s ) D ( s ) e - θs ]]> 其中,ai,bi,αi,βi,i=0,1,2,…,n为任意实数且满足βn>…>β1>β0≥0,αn>…>α1>α0≥0和αn>βn。(2)适当地选取分数阶PID控制器C(s)=kp+ki/sλ+kdsμ中的积分阶次λ和微分阶次μ,使其满足条件0<λ<2和0<μ<2。(3)对于给定的λ,μ,根据被控对象的模型参数,通过遍历一个控制参数,计算二维平面上关于另外两个控制参数的稳定域边界线。参数空间的边界线由下述三部分组成:(a)实根边界(RRB):ki=0(b)无限边界(IRB):存在三种无限边界线当βn+μ>αn时,IRB曲线为kd=0;当βn+μ=αn时,IRB曲线可以表示为-an/bn≤kd≤an/bn;当βn+μ<αn时,IRB曲线不存在。(c)复根边界(CRB):当λ+μ≠2时,采用3-D法计算复根边界线;当λ+μ=2时,采用奇异频率法来计算复根边界线。(4)通过判断实根边界(RRB)、无限边界(IRB)和复根边界(CRB)的哪一侧具有更少的不稳定极点,确定被这些边界线所分割的哪个区域是控制参数的稳定域。本发明根据以下规则确定稳定域位于边界线的哪一侧:(a)当λ+μ<2时,沿着ω增大的方向,稳定域位于边界线的左侧;(b)当λ+μ>2时,沿着ω增大的方向,稳定域位于边界线的右侧;(c)当λ+μ=2时,按以下规则判别:(I)若ki>0,则kp>[f1(ω)sin(ωθ)+f2cos(ωθ)]ω=0;(II)若ki<0,则kp<[f1(ω)sin(ωθ)+f2cos(ωθ)]ω=0;(III)当所有ωη∈Ω+时,ki<ωη2kd+g(ωη)+h(ωη);(IV)当所有ωη∈Ω-时,ki>ωη2kd+g(ωη)+h(ωη);其中,Ω+={ωη∈R+|f(ωη)-kp=0^f′(ωη)>0}Ω-={ωη∈R+|f(ωη)-kp=0^f′(ωη)<0}f(ω)=f1(ω)sin(ωθ)+f2cos(ωθ)(5)基于步骤(3)和(4)中求解控制参数稳定域的算法和GUI开发软件在工控机中实现分数阶PID控制器的调节、仿真,建立分数阶PID控制器监控模块,用户界面能够进行被控对象模型的参数输入,超调、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等性能指标的设置,控制参数稳定域和系统输出响应曲线的显示,并通过鼠标点击所获得的控制参数区域中各组不同的控制参数值,给出所对应的输出响应曲线及系统各性能指标的值。若不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值,则重新选取控制参数,若满足,则可切换到在线控制状态,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3472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热器连接装置及微通道换热器
- 下一篇:具不同热特性交叉结构热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