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2-DE技术筛选钝齿棒杆菌内源高表达启动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3507.0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4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饶志明;许正宏;张博慧;徐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10;C12N15/77;C12N1/21;C12R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利用2-DE技术筛选钝齿棒杆菌内源高表达启动子的方法,属于蛋白质组学和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2-DE技术结合质谱技术鉴定出钝齿棒杆菌胞内高表达蛋白点。克隆其编码基因启动子,分别命名为P-argC、P-argG、P-argF、P-ilvC和P-serA,替换穿梭载体pDXW-8上的tac启动子,并在其下游插入cat基因,分别转化大肠杆菌JM109和钝齿棒杆菌SYPA5-5,通过测定CAT的活性,各启动子在重组菌中的活性:P-argG>P-argF>P-ilvC>P-serA>P-argC。这是首次获得来自钝齿棒杆菌组成型高表达启动子,为钝齿棒杆菌高表达外源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de 技术 筛选 钝齿棒 杆菌 内源 表达 启动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2‑DE技术筛选钝齿棒杆菌内源高活性启动子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2‑DE技术筛选钝齿棒杆菌内高表达蛋白质,通过MALDI‑TOF‑MS及MS/MS分析鉴定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这些蛋白的种类,在GENBANK网站上检索出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克隆其上游的启动子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4350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过压保护和滤波集成电路的电磁吸附排痰系统
- 下一篇:自动售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