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用弹簧装置以及悬架用螺旋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2636.0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1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丹下彰;冈田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12 | 分类号: | F16F1/12;F16F1/00;F16F15/06;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胡曼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螺旋弹簧(12)的端部磨平圈部(12a、12b)之间形成有从线材(40)的表面到第一深度(D1)具有压缩残余应力的压缩残余应力部(50)。端部磨平圈部(12a)包括第一部分(12a1)、第二部分(12a2)及第三部分(12a3)。第一部分(12a1)无论施加于螺旋弹簧(12)的负载为多大,都始终与弹簧座接触。第二部分(12a2)在施加于螺旋弹簧(12)的负载较大时与弹簧座接触,在负载较小时与弹簧座分开。第三部分(12a3)无论负载的大小如何,都始终与弹簧座分开。在端部磨平圈部(12a)的包括第二部分(12a2)的区域内形成有通过超声波喷丸硬化得到的深层残余应力部(51)。深层残余应力部(51)从线材(40)的表面到比所述第一深度(D1)深的第二深度(D2)具有压缩残余应力。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弹簧 装置 以及 螺旋弹簧 | ||
【主权项】:
一种悬架用弹簧装置,包括:下侧的弹簧座(13,103);上侧的弹簧座(14,104);以及螺旋弹簧(12),所述螺旋弹簧(12)具有成形为螺旋形的线材(40),并且所述螺旋弹簧(12)以压缩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下侧的弹簧座(13,103)与所述上侧的弹簧座(14,10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12)具有从所述线材(40)的下端(40a)到不足第一圈的下侧的端部磨平圈部(12a)、以及从所述线材(40)的上端(40b)到不足第一圈的位置的上侧的端部磨平圈部(12b),至少所述下侧的端部磨平圈部(12a)具有:第一部分(12a1),所述第一部分(12a1)无论施加于该螺旋弹簧(12)的负载的大小如何,都始终与所述下侧的弹簧座(13,103)接触;第二部分(12a2),所述第二部分(12a2)根据施加于该螺旋弹簧(12)的负载而与所述下侧的弹簧座(13,103)接触或分开;以及第三部分(12a3),所述第三部分(12a3)无论负载的大小如何,都始终与所述下侧的弹簧座(13,103)分开,在所述下侧的端部磨平圈部(12a)与所述上侧的端部磨平圈部(12b)之间具有压缩残余应力部(50),所述压缩残余应力部(50)从所述线材(40)的表面到第一深度(D1)施加有压缩残余应力,在所述下侧的端部磨平圈部(12a)的包括所述第二部分(12a2)的区域内具有深层残余应力部(51),所述深层残余应力部(51)从所述线材(40)的表面到比所述第一深度(D1)深的第二深度(D2)施加有压缩残余应力,在所述压缩残余应力部(50)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喷丸硬化打痕(61),在所述深层残余应力部(51)的表面形成有第二喷丸硬化打痕(66),该第二喷丸硬化打痕(66)的大小比所述第一喷丸硬化打痕(61)的大小大,具有所述第二喷丸硬化打痕(66)的所述端部磨平圈部(12a)的所述深层残余应力部(51)的平均表面粗糙度比具有所述第一喷丸硬化打痕(61)的所述压缩残余应力应力部(50)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8004263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