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8963.1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6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夏银水;阳媛;梁浩;钱利波;李道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20 | 分类号: | H03K19/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特点是包括第一传输门逻辑模块、第二传输门逻辑模块和互补CMOS逻辑模块;优点是在互补CMOS逻辑模块中,第一PMOS管与第一NMOS管组成第一反相器,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组成第二反相器,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组成第三反相器,第八PMOS管和第八NMOS管组成第四反相器,第一传输门逻辑模块及第二传输门逻辑模块不但减小了短路功耗,而且降低了第四反相器的亚阈功耗,使电路的整体功耗得到减小;四个反相器增强了电路的整体驱动能力;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简单而且较为对称,便于版图的布局。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晶体管 门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门逻辑模块、第二传输门逻辑模块和互补CMOS逻辑模块,所述的第一传输门逻辑模块包括第四PMOS管、第七PMOS管、第四NMOS管和第七NMOS管,所述的第二传输门逻辑模块包括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五NMOS管和第六NMOS管,所述的互补CMOS逻辑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八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和第八NMOS管,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八PMOS管的源极均与外部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栅极及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栅极及所述的第五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八NMOS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栅极及所述的第七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六PMOS管的栅极及所述的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五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七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七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六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七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七N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八PMOS管的栅极及所述的第八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五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六PMOS管的源极及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八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八PMOS管的漏极用于输出整体电路输出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2896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萤石干燥用可减小湿气的尾气旋风除尘器
- 下一篇:一种液汽分离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