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薄雾产生装置的旋转体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430.1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4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诸我胜巳;菅原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路那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3/02 | 分类号: | B05B3/02;B01F3/04;B01F5/20;F24F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许伟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纳米薄雾产生装置的旋转体构造的目的在于使纳米薄雾和负离子的产生量最大化。使呈研钵状的旋转体(2)旋转来产生纳米薄雾,旋转体(2)中,下部浸泡在蓄水槽的水中,在上部设置有薄雾飞散口(22),在将薄雾飞散口(22)的上端高度处的内壁半径设为上部半径(R1),将从被蓄水槽的水浸泡的吃水线(L)的高度到薄雾飞散口(22)的上端高度为止的高度设为汲取高度(H),将在汲取高度(H)的范围内,内壁与水平线所成的平均角度设为侧面平均角度(θ1),相对于满足‑R1sin3θ+2Hcosθsin2θ+Hcos3θ=0即基本构造方程式的θ,将侧面平均角度(θ1)设定为在θ±5%以内。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薄雾 产生 装置 旋转体 构造 | ||
【主权项】:
1.一种纳米薄雾产生装置的旋转体构造,其使上部比下部直径大的呈研钵状的旋转体旋转来产生纳米薄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中,所述下部浸泡在蓄水槽的水中,在所述上部设置有薄雾飞散口,所述纳米薄雾产生装置通过使所述旋转体旋转沿该旋转体的内壁汲取所述水并使所述水从所述薄雾飞散口飞散来产生纳米薄雾,将所述薄雾飞散口的上端高度处的内壁半径设为上部半径R1,将从被所述蓄水槽的水浸泡的吃水线的高度到所述薄雾飞散口的上端高度为止的高度设为汲取高度H,将在该汲取高度H的范围内,所述内壁与水平线所成的平均角度设为侧面平均角度θ1,相对于满足‑R1sin3θ+2Hcosθsin2θ+Hcos3θ=0即基本构造方程式的θ,将所述侧面平均角度θ1设定为在θ±5%以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路那公司,未经歌路那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8004743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