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缓冲吸能发电型车速应变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4902.1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7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强;王滕;卢慧;卢辉;杨德云;张潇;王森;杨梓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缓冲吸能发电型车速应变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外框槽体、三节式液压升降顶、触控及复位系统、动力传递连杆机构、变速齿轮系、供压系统、发电机、蓄电池,通过采用减速带带体内外双层结构结合动力传递连杆机构和变速齿轮系可实现将车辆经过减速带时损失的冲击力和脉动能量进行回收,并作用于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以给整个系统供电,保证系统的对外独立性;还通过采用减速带带体内外双层结构结合复位弹簧构成可调节带体高度、坡度以及达到缓冲减震作用的三层结构,进而减轻因剧烈的机械振动而造成的车辆损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缓冲 发电 车速 应变 减速 | ||
【主权项】:
一种柔性缓冲吸能发电型车速应变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59)、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外框槽体(19)、三节式液压升降顶(9)、触控及复位系统、动力传递连杆机构、变速齿轮系、供压系统、发电机(15)、蓄电池(16),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59)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前侧承载活动片(8)、上部承载活动片(6)、后侧承载活动片(3),且三者均依次活动铰接,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边缘两侧设有滑耳,且在正中部沿轴线方向等距开有圆形通孔(56),所述外框槽体(19)的前侧上口边缘与所述前侧承载活动片(8)活动铰接,后侧上口边缘等高设有一定宽度的活动槽(1),且所述后侧承载活动片(3)的另一自由端滚动卡设在所述活动槽(1)中,所述外框槽体(19)内部通过隔板(21)将其分为两层,在其上分层上口两侧的内部均设有弧形滑道(2),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滑动安设在所述弧形滑道(2)中,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9)安装在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底部与所述隔板(21)之间,且分布成六排,前三排等距间隔,后三排等距间隔,在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9)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底部之间和在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9)与所述隔板(21)之间均采用固定铰支座连接,所述隔板(21)上开有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上所述圆形通孔(56)所对应的面积稍大且稍偏离轴线的矩形孔(57),所述动力传递连杆机构包括复位弹簧(28)、传动杆(5)、长齿条(4),所述复位弹簧(28)原长大于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59)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最大间距,且其半径大于所述圆形通孔(56)的半径,所述传动杆(5)一端通过固定铰支座Ⅰ(39)连接在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59)的所述上部承载活动片(6)的中央,穿过所述复位弹簧(28),另一端与所述长齿条(4)活动铰接,所述复位弹簧(28)一端固定于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59)的所述上部承载活动片(6),一端固定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的上表面,所述长齿条(4)穿过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7)正中部上的所述圆形通孔(56)和所述隔板(21)上的所述矩形孔(57),与所述变速齿轮系联接,所述变速齿轮系包括传动轴承、连动轴承、不等径同心齿轮轴承、小齿轮轴承,所述传动轴承为一个,由一个长轴小齿轮(17)和两个大齿轮Ⅰ(20)通过传动轴(25)连接组成,通过两个固定支座式滚动轴承(24)固定于所述隔板(21)下部,且所述长轴小齿轮(17)与所述长齿条(4)啮合,所述连动轴承为两个,由一个小齿轮Ⅰ(18)和一个大齿轮Ⅱ(10)通过连杆Ⅰ(27)连接组成,每个所述连动轴承都通过两个所述固定支座式滚动轴承(24)固定于所述隔板(21)下部,且所述小齿轮Ⅰ(18)与所述大齿轮Ⅰ(20)啮合,所述不等径同心齿轮轴承为两个,由一个小齿轮Ⅱ(11)和一个大齿轮Ⅲ(12)通过转动杆(40)紧凑连接组成,且都旋转固定于所述外框槽体(19)的内壁上,所述小齿轮Ⅱ(11)与所述大齿轮Ⅱ(10)啮合,所述小齿轮轴承为两个,由小齿轮Ⅲ(13)和连杆Ⅱ(26)组成,都通过一个所述固定支座式滚动轴承(24)固定于所述外框槽体(19)底部,该减速带内部还包括联轴器(14)和发电机转轴(58),均为两个,所述连杆Ⅱ(26)与所述联轴器(14)连接,且所述联轴器(14)通过所述发电机转轴(58)与所述发电机(15)联接,所述发电机(15)为两个,在其中部安置有所述蓄电池(16),且所述发电机(15)与所述蓄电池(16)均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外框槽体(19)的底部,所述供压系统包括油箱(55)、油泵(54)、分配器(53),三者均通过油管(47)连接,且所述供压系统通过所述分配器(53)与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9)之间的管路连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加压与卸压功能,所述触控及复位系统主要包括触控时间开关(34)和二次触闭开关(31),二者通过线路(32)电连接起到对装置的开启和复位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2490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龙果糖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