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5821.1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7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伸治;都丸裕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F16H2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实现转向装置的结构,即使在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时使该方向盘迅猛地位移至前端位置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对支承托架施加朝向前方的冲击。止动部件(28)的一部分被支承于壳体(10a)等固定部件。在能够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状态下,在外柱(22a)朝前方位移了的情况下,在调节棒与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碰撞以前,跟外柱(22a)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与止动部件(28)的一对止动面(41)碰撞。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前后位置 止动部件 转向装置 外柱 伸缩式调节 固定部件 前端位置 支承托架 调节棒 止动面 长孔 壳体 支承 施加 | ||
【主权项】:
1.一种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一对被夹持部、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支承托架、一对车体侧贯通孔、调节棒、一对推压部和缩放装置,上述转向柱具有内柱和外柱,上述转向柱通过将该内柱的后部与该外柱的前部以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嵌合而构成,且能够在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承可伸缩的转向轴,上述一对被夹持部在上述外柱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沿宽度方向隔开的两处位置上与该外柱一体地设置,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在上述一对被夹持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以在上述外柱的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上述支承托架具有从宽度方向两侧夹住上述一对被夹持部的一对支承板部,以能够基于二次碰撞时所施加的负荷朝前方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上述一对车体侧贯通孔设置在上述一对支承板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上述调节棒以在宽度方向插通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及上述一对车体侧贯通孔的状态设置,上述一对推压部在上述调节棒的两端部设置在从上述一对支承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上述缩放装置缩放上述一对推压部彼此的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具备:凸轮部件、固定部件和止动部件,上述凸轮部件被固定在上述调节棒中的在该调节棒的轴向中间部位于上述一对被夹持部彼此之间的部分,上述固定部件以相对上述车体的前后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设置,上述止动部件具有在被支承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状态下朝向后方的止动面和在被支承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状态下与上述转向柱的外周面相向且与上述凸轮部件的外周面抵接的上下方向单侧面,并且,上述止动部件构成为,在利用上述缩放装置扩大了上述一对推压部彼此的间隔的状态下,上述止动面利用上述凸轮部件位移到上述转向柱侧,在上述外柱朝前方位移了的情况下,在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的后端部与上述调节棒的外周面碰撞以前,上述止动面与跟上述外柱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碰撞,而在利用上述缩放装置缩小了上述一对推压部彼此的间隔的状态下,上述止动面利用上述凸轮部件朝离开上述转向柱的方向位移,即便在上述外柱朝前方位移了的情况下,在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的后端部与上述调节棒的外周面碰撞以前,上述止动面也不会与跟上述外柱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发生碰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8000582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净式粉尘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