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化学腐蚀的硅纳米带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8094.6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岩;张子启;韩响;林绍铭;李成;黄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F3/12 | 分类号: | C25F3/12;C30B33/1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电化学腐蚀的硅纳米带的制备方法,涉及硅纳米带。把P型掺杂的硅片切成方形,在硅片背面溅射铜电极;将硅片置于电化学腐蚀槽中;配制电解液;分别把硅片的背电极接电源阳极,电解液接电源阴极进行电化学腐蚀和硅纳米带剥离;将得到的硅片冲洗,烘干,即得硅纳米带。创造性地制备出结构新颖、分布均匀有序的硅纳米带二维材料,所采用的电化学腐蚀方法是一种简易、低成本的新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化学 腐蚀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电化学腐蚀的硅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把P型掺杂的硅片切成方形,在硅片背面溅射铜电极;所述硅片采用厚度为425~475μm,晶向<100>,电阻率为1~10Ω·cm的硅片;2)将硅片置于电化学腐蚀槽中;所述电化学腐蚀槽是采用腐蚀孔直径为11mm的电化学腐蚀槽;3)配制电解液;所述电解液由HF和DMF混合而成,所述HF的质量浓度为40%,DMF的质量浓度为99.5%;HF与DMF的体积比为1︰2;4)分别把硅片的背电极接电源阳极,电解液接电源阴极进行电化学腐蚀和硅纳米带剥离;所述电化学腐蚀和硅纳米带剥离的电化学腐蚀时间为60~100min,电流为10~22mA;所述硅纳米带剥离的时间为30~40min,电流为60~70mA;5)将步骤4)得到的硅片冲洗,烘干,即得硅纳米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1809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