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式冷缸压缩机及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5179.1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6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吉阿明;童夏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夏民;吉阿明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F04C29/00;F04C18/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冷缸指被冷却的吸排气工作气室,隔热型冷缸压缩机M1应用于常规空调,经典战例:3匹外机拖三台1.5匹挂机,M1运行功率300~500W;冷缸循环的实质与精髓在于全冷缸M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冷缸压缩机M1及循环系统的实际应用即产业化问题,全冷缸M1循环是关键热力学课题,冷害的防止、消除,充分利用电机放热、排气过热浓缩吸收性润滑油,实现高效油分离净化循环系统,以建立优美高效的全冷缸循环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冷缸 循环系统 压缩机 净化循环系统 常规空调 工作气室 冷缸循环 排气过热 运行功率 产业化 隔热型 热力学 吸排气 吸收性 油分离 转子式 润滑油 放热 挂机 外机 冷却 应用 电机 浓缩 | ||
【主权项】:
1.转子式冷缸压缩机M1及循环系统,包括系统相关的室外机、热交换器、多联机、精密过滤器等,冷缸定义为被冷却的吸排气工作气室,因全封闭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和吸气管处于高温高压的壳体(20)腔内,其特征在于:冷缸建立和冷害防止的必要条件是:工作气室和吸气管的隔热,A、吸气管(30)外有隔热层(34)隔离高温高压的吸气导向管(35)、壳体(20)、缸体(1)的热传导;B、工作气室的隔热和冷却:●主副轴承(21、27)气室壁面的气室隔热圈(24、28)用亲油性耐磨隔热材料制成;●气室运动部件:滚动活塞(26)外圆表面(36)和滑片表面用亲油性耐磨隔热材料制成;●隔热型冷缸的气缸壁面用亲油性耐磨隔热材料制成,构成隔热型冷缸压缩机M1,其冷缸由低温回气形成;●全冷缸:气缸壁面(6)与螺孔(4)内侧之间制成厚度δ的冷却缸(7),冷却缸(7)内分布绕气缸壁面平行环流的冷却流道(13),冷却缸(7)由流道板(13)和盖板(11)焊接合成,焊缝为(12),盖板(11)外连接两个燕尾形定位块(10),定位块(10)的螺孔分别连接冷却入口管(8)和冷却出口管(9);盖板(11)、定位块(10)、冷却出入口管(9、8)外侧有隔热层(14、25)与缸体(1)和壳体(20)隔热,两个排气孔(5)下移至冷却缸(7)外侧;气室隔热圈(24、28)的外圆以覆盖冷却缸(7)为限、内圆以覆盖气室内圆为限,嵌合紧固于燕尾槽内,滚动活塞(26)外圆表面的隔热层(36)嵌合紧固于燕尾槽内,两端的边肋(37)用以保护和紧固表面隔热层(36);C、回油:●液汽分离罐(31)内的吸气管(32)自下而上分布多个回油孔(33);●系统的热交换器管路连接成均匀热负荷的自上而下的顺流形式;D、M1选择吸收性较强的润滑油,构成吸收剂‑制冷剂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夏民;吉阿明,未经童夏民;吉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5517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