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香红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9941.4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3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军;林玲;龚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A23F3/10;A23F3/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菌香红茶的加工方法,是在现有红茶制作的萎凋、揉捻、发酵、初干、复干等工艺基础上,以夏季或秋季适制红茶的茶鲜叶为原料,融入菌花香形成的工艺技术,即包括初次萎凋、二次萎凋、冷揉、充氧调控发酵、初干、复干、毛茶拼配、变温醇化、汽蒸、渥堆、接种冠突散囊菌、压制定型、发花干燥等工艺的方法。该方法针对夏秋季茶鲜叶利用率低、品质较差、香气无特性等现状,通过本发明创新工艺使所制的红茶具有金花茂密、颗粒均匀、色泽鲜活以及冲泡后菌香浓郁且带花香、汤色红棕明亮、滋味鲜醇浓厚等优异品质特征。本方法不仅能显著改善传统夏秋红茶在色、香、味、形方面的感官品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减了夏秋茶鲜叶资源被浪费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加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菌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1)初次萎凋:取夏季或秋季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适制红茶的茶鲜叶,摊放于萎凋槽上进行萎凋,至含水量为62‑66%、青草气消失;上述提及的茶鲜叶选自夏季或秋季的槠叶齐、桃源大叶或碧香早种的一芽三叶及一芽四叶;(2)二次萎凋:将初次萎凋后的茶鲜叶放于通风、光照强度为20000‑40000lx太阳光的室外环境中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质软并具有清香味,再将茶鲜叶移入室内阴凉通风处凉20‑40min,然后采用摇青机摇青60‑100转,静置50‑70min,至含水量为58‑60%、无红变且散发出浓郁花香;(3)冷揉:将萎凋后的茶鲜叶置于4‑12℃的冷藏环境中,采用轻、重、轻的加压原则,用揉捻机揉捻,至成条率为90‑96%、细胞破损率90%以上时取出,解块;(4)充氧调控发酵:将上述揉捻叶按10‑12cm厚度分层置于接有供氧管道的红茶发酵机内,调节发酵机内温度28‑32℃、湿度90‑98%,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发酵,至叶色红黄、青草气消失、有花果香时停止发酵;(5)干燥:将发酵叶于100‑110℃干燥至含水量为20‑30%,手握茶叶稍有刺手感时摊凉;再于70‑80℃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手捏茶叶即成粉末,摊凉至室温;(6)拼配:将上述干燥后的茶叶与2‑3级黑毛茶按重量比89‑95%:5‑11%进行拼配,混匀;(7)变温醇化:将拼配好的茶叶堆放在湿度为65‑75%的温控房中,按先于30‑40℃热处理12h、再于10‑20℃冷处理12h的方法交替连续处理15‑21天;(8)汽蒸:将经醇化处理后的茶叶置于蒸茶机内,用98‑102℃的蒸汽蒸4‑6min,使其变软;(9)渥堆:将汽蒸好的茶叶堆于渥堆室中,控制茶叶堆中温度为24‑28℃、湿度为84‑90%,至茶叶色泽红褐、滋味醇和、无粗涩味;(10)接种冠突散囊菌:按每公斤渥堆后的茶叶接种1‑3ml冠突散囊菌菌液的比例,将冠突散囊菌菌液喷洒在茶叶上,混匀,得毛茶;(11)压制定型:将毛茶用98‑102℃的蒸汽蒸至含水量23‑27%,然后放入模具中压制定型2‑3h,冷却至45‑55℃时取出,得茶砖;(12)发花干燥:将压制好的茶砖置于烘房内,于26‑30℃、湿度70‑76%条件下发花8‑12d,然后逐渐升高烘房温度至42‑45℃,再干燥7‑10d,待水分含量低于14%时,即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5994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外壳
- 下一篇:铝型材(CB‑F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