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蓄热造粒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2073.2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4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醇一;大塚泰弘;冈田翔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泰豪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千叶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16 | 分类号: | C09K5/16;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在100~350℃的低温区域引起脱水吸热反应、并且高强度的化学蓄热造粒体。一种化学蓄热造粒体,其特征在于,其是以选自镁的氧化物、镁的氢氧化物、镁的复合氧化物及镁的复合氢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选自锂化合物、钾化合物及钠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以及碳化合物为主成分而构成的化学蓄热造粒体,化学蓄热造粒体中的碳含量为12~35质量%的情况下,相对于前述化学蓄热造粒体中的Mg在0.1~50mol%的范围包含Li、K、和/或Na,进而前述镁的复合氧化物及镁的复合氢氧化物相对于Mg在1~40mol%的范围包含选自Ni、Co、Cu及Al中的至少1种元素,在100~350℃的低温区域中表现出脱水吸热反应优异的耐久性。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蓄热 造粒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化学蓄热造粒体,其特征在于,其是以镁化合物、碱金属化合物以及碳化合物为主成分而构成的化学蓄热造粒体,化学蓄热造粒体中的碳含量为12~35质量%,所述镁化合物为选自镁的氧化物、镁的氢氧化物、镁的复合氧化物及镁的复合氢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镁化合物,所述碱金属化合物为选自锂化合物、钾化合物及钠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碱金属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泰豪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千叶大学,未经达泰豪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千叶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8002207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