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1532.2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4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肖波;周信;陈秋冰;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34;A61K31/12;A61P1/04;A6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通过水包油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中空多孔载姜黄素微米粒子,然后对这种微米粒子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测其粒径,该微米粒子的粒径约为1.2μm。本发明将碳酸氢铵作为致孔剂引入微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米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出现诸多孔洞,且内部为中空结构。通过姜黄素的体外释放曲线可以看出,pH 7.4和pH 6.2时,中空多孔微米粒子192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0.6%和52.5%,而无孔微米粒子分别为26.4%和42.5%。与无孔微米粒子相比,中空多孔微米粒子显著提高了药物的释放效率,从而有效增强了结肠炎的治疗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微米粒子 中空多孔 粒径 姜黄素 无孔 载药 制备 碳酸氢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肠炎 体外释放曲线 孔洞 动态光散射 乳化溶剂 中空结构 释放率 水包油 致孔剂 挥发 应用 释放 引入 治疗 | ||
【主权项】:
1.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米粒子,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和姜黄素(Curcumin,CUR),共溶于1 mL二氯甲烷中,得到有机溶液;(2)将少量碳酸氢铵水溶液边涡旋边逐滴加入步骤(1)所得的有机溶液中,得到含有碳酸铵的有机混合溶液;(3)将步骤(2)的含有碳酸氢铵的有机混合溶液逐滴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得到乳浊液I;(4)将步骤(3)中所得的乳浊液I立即放入冰浴中,进行超声;(5)将超声后的乳浊液I迅速倒入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得到乳浊液II;(6)在室温条件下,将步骤(5)所得的乳浊液II中的有机溶剂挥发;(7)离心收集微米粒子,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8)将步骤(7)得到的微米粒子重新分散在1 mL含海藻糖的水溶液中;(9)接着进行冷冻干燥,再将微米粒子存于‑20摄氏度冰箱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2153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