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遮光培养且两头出菇的香菇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4142.7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8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俏彪;毛可红;吴志俭;吴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瑞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郭云梅 |
地址: | 32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遮光培养且两头出菇的香菇栽培方法,采用全遮光或中段遮光培菌,通过两头接种、刺孔和透光管理,促进菌棒两头成熟出菇,中段不出菇。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一、实现香菇墙式堆叠或网格墙堆放出菇,大大提高摆放量。二、改变全棒出菇为两头出菇,有利于营养的合理释放和水分保持,菇体壮实。三、菌棒或菌包中部遮光培菌,有利于香菇菌丝安静地营养生长,遮光部分不转色形成菌皮和菌瘤,节省生物能耗,有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四、本发明菌棒叠成菌墙,菌棒两头对着过道,形成墙面,所有香菇在同一个墙面裸出,操作十分简便,改变了全棒采摘和疏蕾甚至见蕾割袋的烦琐操作,节省大量人工投入。 | ||
搜索关键词: | 出菇 遮光 菌棒 香菇栽培 培菌 墙面 中段 香菇 两头接种 水分保持 香菇菌丝 营养生长 营养的 透光 刺孔 堆叠 割袋 菇体 菌包 菌皮 菌墙 墙式 疏蕾 网格 转色 过道 堆放 能耗 采摘 摆放 释放 成熟 管理 | ||
【主权项】:
1.一种遮光培养且两头出菇的香菇栽培方法,采用全遮光或中段遮光培菌,通过两头接种、刺孔和透光管理,促进菌棒两头成熟出菇,中段不出菇,具体步骤如下:一、培养料和菌袋的准备:采用常规培养料配比,拌料后采用全遮光或中部遮光的筒袋或普通塑料筒袋装袋,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二、菌棒两头接种与遮光培菌:菌棒冷却后,在无菌环境,将食用菌菌种植入菌袋内,在适合的温度下菌丝开始扩展延伸;三、菌棒两头刺小孔增氧:发菌约两周后,抽取少量菌袋检查,当发菌斑直径已达8公分以上时,用刺孔爪,以种口为中心,周边刺孔;四、菌棒中心刺大孔增氧及中期遮光处理:发菌40天左右进行检查,当发菌已满全袋,在菌棒中心刺大孔贯穿菌棒两头;采用普通透明塑料袋的菌棒或菌包,此时在中段粘贴或包扎遮光材料,进行遮光处理,两头留2‑4公分透光。五、割去两头塑料袋:根据品种特性,发菌基本成熟后,割去菌棒两头长度为2‑4公分的塑料袋;六、出菇管理:把菌棒叠成墙垛,或搁置于两排并列网格上,每天喷冷水多次,进行催蕾操作,此阶段需通过大棚或车间的开启和关闭,用中午提温晚上降温的方法,拉大温差,现蕾后,根据不同的品种,把温度控制在出菇温度,并适当加大通风量;七、采摘:菇蕾逐渐长大后,根据产品质量不同需求,及时采摘;八、转潮管理:采摘末期,随即进行喷水,不使出菇面干硬,采收结束后,去除菌脚及杂质,先干后湿,人为造成一定的干湿交替,在采摘后5天后,根据菌棒水分量进行补水,使菌块含水量增持至40‑55%,休息养菌7‑20天,即可进行下一潮出菇管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瑞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丽水市瑞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1414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