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9727.6 | 申请日: | 201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9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学;徐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B23Q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机电一体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由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上下料机械手装置、输送辊自动焊接及自动校直装置、成品件存放装置组成。本发明能够完成输送辊的钢管部件与两个轴头部件的自动上料及定位、轴头与钢管的自动装配、轴头与钢管装配后的自动焊接、自动校直以及不同工位之间的自动上下料。本发明在实际使用中效率高而且测量准确,校直精度高,减小了工人劳动强度,能够连续自动化大批量生产,操作方便灵活,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推广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辊 自动生产线 定位装置 钢管部件 自动焊接 自动上料 干燥机 轴头 钢管 机电一体化装置 上下料机械手 自动校直装置 自动装配装置 自动上下料 存放装置 生产效率 输送辊轴 轴头部件 自动校直 自动装配 成品件 头部件 工位 减小 校直 装配 自动化 测量 灵活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干燥机输送辊自动生产线设备,其特征是:包括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成品件存放装置(A7);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位于整个设备的最前端,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位于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后方,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分别水平固定连接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两端,所述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位于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后方,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设置在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后方,所述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设置在自动焊接自动校直装置(A5)的后方,成品件存放装置(A7)设置于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后方;所述输送辊钢管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1)包括储料架(1)、推料架(2)、第一连接件(3)、第一液压缸(4)、第一直线导轨(5)、第一滑块(6);所述储料架(1)由方钢焊接而成,且顶面与地平面呈一定夹角构成斜坡;所述推料架(2)由方钢与四个分布均匀的呈“M”型的推块组成,且焊接在储料架(1)顶端斜坡靠近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4)与推料架(2)位于同侧,经螺栓固定连接到储料架(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一端与第一液压缸(4)螺纹连接,另一端经螺栓固定连接到推料架(2)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均匀设置于储料架(1)上,并与储料架(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滑块(6)与第一直线导轨(5)对应配套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推料架(2)上所述输送辊轴头部件自动上料定位装置(A2),包括料仓(7)、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液压缸(10)、第二滑块(11)、第二连接板(12)、第一支撑架(13)、落料板(14)、导轨(15)、第二支撑架(16)、第三支撑架(17);所述料仓(7)位于第二支撑架(16)与第三支撑架(17)顶端,并且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位于料仓(7)出料口处;所述落料板(14)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呈“U”型,并且第一挡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2)与落料板(14)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架(13)位于落料板(14)右侧,呈倒“L”形;所述第二液压缸(10)位于第一支撑架(13)的顶端,并且经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架(13)连接;所述直线导轨(15)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滑块(11)位于落料板(14)的右上方,通过螺栓与落料板(14)连接;所述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包括第一工作平台(18)、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第三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安装架(21)、第一顶尖(22)、第二挡板(23)、第一V型块(24)、第二液压缸(25)、第三连接板(26)、第二V型块(27)、龙门架(28)、第一伺服电机(29)、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第一联轴器(31)、第一BK座(32)、第一BK座安装板(33)、第一机械手臂(34)、第一三杆气缸(35)、第四连接板(36)、第一气爪(37)、第一传动轴(38)、第一BF座(39)、第一BF座安装板(40);所述第一工作平台(18)位于底部四角支架的正上方,所述龙门架(28)位于第一工作平台(18)的顶部,呈“Π”形,所述第二液压缸(25)位于龙门架(28)顶端,并且第二液压缸(25)的法兰与龙门架(28)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6)与第二V型块(27)均位于液压缸(25)的正下方,并且第二V型块(27)与第三连接板(2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缸(25)与第三连接板(2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分别位于第一工作平台(18)的两端,下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工作平台(18)的端面上,并且呈“L”形;所述第三液压缸(20)位于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架(19)和液压缸安装架(21)之间,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顶尖(22)位于第三液压缸(20)杆的右侧,并且第一顶尖(22)与第三液压缸(20)的液压缸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V型块(24)位于第二V型块(27)的正下方,V形块呈“凹槽”形,并且焊接到第一工作平台(18)端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第一BK座安装板(33)、第一BF座安装板(40)焊接在第一工作平台(18)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板(30)上,所述第一BK座(32)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K座安装板(33)上,所述第一BF座(3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BF座安装板(40)上,所述第一机械手臂(34)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8)上;所述第一三杆气缸(35)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机械手臂(34)上,所述第四连接板(36)安装在第一三杆气缸(35)上,第一气爪(37)安装在第四连接板(36)上;所述第一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与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6)结构相同,包括第二伺服电机(41)、第二伺服电机安装板(42)、第二联轴器(43)、第二BK座安装板(44)、第二BK座(45)、第二传动轴(46)、第二机械手臂(47)、第二三杆气缸(48)、第五连接板(49)、第二气爪(50)、第二BF座安装板(51)、第二BF座(52)、第二工作平台(53);所述第二工作平台(53)设置于输送辊部件自动装配装置(A3)与自动焊接及校直装置(A5)之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板(42)、第二BK座安装板(44)、第二BF座安装板(51)焊接在第二工作平台(53)上;所述第二机械手臂(47)焊接在第二传动轴(46)上,第二三杆气缸(48)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机械手臂(47)上;第五连接板(4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三杆气缸(48)上,第二气爪(50)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五连接板(49)上;所述自动焊接及校直装置(A5)包括第三伺服电机(54)、焊接机身(55)、电动卡盘(56)、第一焊枪模块(57)、第一焊枪安装板(58)、固定支撑(59)、第三气爪(60)、第二连接件(61)、气动滑台(62)、传感器(63)、传感器安装板(64)、双杆气缸(65)、双杆气缸安装板(66)、支撑块(67)、第五液压缸(68)、第二直线导轨(69)、第三滑块(70)、第六连接板(71)、横梁(72)、第六液压缸(73)、第四伺服电机(74)、第六液压缸安装板(75)、齿条(76)、第四伺服电机安装架(77)、减速器(78)、齿轮(79)、法兰(80)、压头(81)、输送辊(82)、第二焊枪模块(83)、第二焊枪模块安装板(84)、第二顶尖(85)、第一焊机及送丝机构(86)、第二顶尖座(87)、第七液压缸(88)、校直机构机架(89)、第二焊机及送丝机构(90)、第二焊机及送丝机构机架(91)、第一焊机及送丝机构机架(92);所述校直机构机架(89)设置于上下料机械手装置(A4)后方,所述第二直线导轨(69)设置于校直机构机架(89)顶端,并且两端用螺栓与校直机构机架(89)连接。所述第三滑块(70)设置于第二直线导轨(69)上,所述第六连接板(71)设置于第三滑块(70)上方,并且通过螺栓与第三滑块(70)连接,所述横梁(72)通过螺栓安装在第六连接板(71)上,所述第六液压缸安装板(75)通过螺栓安装在横梁(72)上,第六液压缸(73)安装在第六液压缸安装板(75)上,第四伺服电机(74)与减速器(78)连接;所述齿条(76)安装在校直机构机架(89)顶端,所述齿轮(79)位于第二直线导轨(69)上并与减速器(78)连接,所述法兰(80)通过螺纹连接在第六液压缸(73)正下方,所述压头(81)位于法兰(80)正下方,并且通过螺栓与法兰(45)连接,呈“倒U型”;所述第三伺服电机(54)安装在焊接机身(55)外侧的孔内,并用螺栓安装在焊接机身(55)上,电动卡盘(56)安装在焊接机身(55)左侧内壁中心孔内,伺服电机经联轴器与电动卡盘相连,驱动轴头转动;两个所述固定支撑(59),分别位于焊接机身(55)右上侧内壁内侧与左上侧内壁内侧,固定支撑(59)在支架与输送辊接触的部位安装有两个轴承;所述第三气爪(60)呈“V”型,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连接件(61)上,第二连接件(61)通过螺栓安装在气动滑台(62)上;所述传感器(63)通过螺栓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板(64)上,传感器安装板(64)通过螺栓安装在双杆气缸(65)上,双杆气缸(65)通过螺栓安装在双杆气缸安装板(66),所述传感器(63)、传感器安装板(64)、双杆气缸(65)和双杆气缸安装架(66)构成传感器组件(B1);所述第五液压缸(68)呈圆柱体型,所述支撑块(67)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五液压缸(68)上;所述支撑块(67)和第五液压缸(68)组成滑动支撑(B2),所述传感器组件(B1)为3组以上,所述可动支撑(B2)为3组以上,均布在所述两个固定支撑(59)中间;气动滑台(62)位于右侧的第一个固定支撑(59)和右侧第一个滑动支撑(B2)之间;所述第二顶尖(85)安装在焊接机身(55)右侧内壁孔内,第七液压缸(88)通过螺栓安装在焊接机身(55)上,所述装备右侧第七液压缸(88)安装的位置和所述设备右侧第二顶尖(85)的安装处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成品件存放装置(A7)为双层的框架式结构,由成品件存放架(93)组成;所述成品件存放架(93)上端与地平面有一定夹角形成坡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0972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齿轮式丝杆剪切机
- 下一篇:一种叶片加工用双转台五轴加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