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8225.X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2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李秋鹤;何士国;马振伟;刘旺臣;刘金超;李江委;贺亮;王杰;张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方法;1)控制板坯出炉温度,2)优化粗轧二级宽度数学模型,3)优化精轧前滑二级数学模型。本发明降低头部窄尺封锁率,减少轧制成本,提高成材率,降低企业损失。降低由于头部窄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减少废品的发生;减少由于头部窄尺而引发的质量异议,提升钢铁企业信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取向 硅钢 头部 生产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方法;1)控制板坯出炉温度控制板坯的出炉温度,使出炉温度=目标值±20°,板坯炉间温差≤10~20℃,水印温差≤10~20℃,板坯头尾温差≤20~30℃,相邻两块钢粗轧RT2温度≤10~20℃;2)优化粗轧二级宽度数学模型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位置、长度,计算出板坯在粗轧立辊各道次咬入前的头部窄尺位置,计算公式如下:L2=(L1×B1×H1)/(B2×H2)式中:L1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长度,mm;B1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宽度,mm;H1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厚度,mm;L2为轧制前板坯长度,mm;B2为轧制前板坯宽度,mm;H2为轧制前板坯厚度,mm;提高头部窄尺宽度余量30~40%;降低宽度拉窄量20~30%;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E1立辊轧机第一道次L2、第三道次L2,E2立辊轧机第一道次L2、第三道次L2四个道次粗轧立辊轧制前板坯的长度,依据计算出的板坯长度对头部短行程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分别优化该四个道次的头部短行程量;3)优化精轧前滑二级数学模型机架间张力减小0~30%;每次减少调整率0.05%;前滑值较头部拉钢时降低0.2%±0.0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9822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