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栓通络颗粒的制备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70691.6 申请日: 2019-08-20
公开(公告)号: CN110368423B 公开(公告)日: 2021-08-20
发明(设计)人: 郝建民;毛文召;吴艺萍;王辉;范建斌;杨雪萍;张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736 分类号: A61K36/736;A61K9/16;A61P7/02;A61P9/10;A61P25/00;A61P25/02;A61P29/00;A61K35/62
代理公司: 郑州隆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3 代理人: 项丽丽
地址: 472000 河南***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栓通络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设备,包括清洗,烘干,提取,浓缩,醇沉,搅拌,干燥、制粒等九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在消栓通络粉末中添加助凝剂从而改变混合物的性状,并且对传统的配料罐和带式干燥机进行改进,解决了粉尘逸散和密封的问题。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消栓通络 颗粒 制备 工艺
【主权项】:
1.一种消栓通络颗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洗,将川芎1份、当归2份、赤芍2份、黄芪20份用清洗机分别清洗干净,将地龙1份、桃仁1份淘洗干净,红花1份去除杂质,60目筛去灰屑;步骤二,烘干,将处理干净的川芎、当归、赤芍、黄芪、地龙、当归分别放入烘干机中烘干;步骤三,醇提,将洗净的药材黄芪、当归、川芎放入提取罐中,第一次加入三倍量的70%乙醇,浸渍1小时以上,温度保持在40~50℃,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第二次加入三倍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合并第一次过滤和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得到醇提液,步骤四,水提,合并步骤三中第一次过滤和第二次过滤后的药渣得到混合药渣,向混合药渣加入赤芍、桃仁、红花及地龙蚓激酶并第一次加入15倍量的水煎煮,煎煮2小时,过滤,第二次向第一次煎煮过滤后的药渣中加入1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第三次向第二次煎煮过滤后的药渣中加入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煎煮过滤后的滤液得到水提液;步骤四,浓缩,将醇提液抽入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加热温度45℃~55℃,真空压力‑0.085 Mpa以上,浓缩至1.15‑1.25 g/ml;将水提液抽入减压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温度55℃~65℃,真空压力‑0.085 Mpa以上,浓缩液密度为1.15‑1.25 g/ml;将浓缩后的醇提液和水提液混合再进行浓缩得到混合浓缩液,混合浓缩液的密度为1.15‑1.25 g/ml;步骤五,醇沉,向混合浓缩液中加入95%乙醇至整体含醇量达到65%,静置8小时以上,将醇沉上清液抽入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温度45℃~55℃,真空压力‑0.085 Mpa以上,浓缩液至密度为1.24‑1.26 g/ml,得到消栓通络浸膏;步骤六,搅拌制取半固体,将消栓通络浸膏放入配料罐中搅拌,并向配料罐中添加缓助凝剂,均匀搅拌30分钟得到半固体,搅拌时的温度控制在50℃,所述缓助凝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乙醇,所述消栓通络浸膏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醇,的配比为1:0.15:0.8,乙醇采用含有非蚓激酶成分的地龙乙醇,地龙乙醇的含醇量约80%;步骤七,干燥,将半固体放置在带式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得到块体;步骤八,制粒,将块体粉碎至10‑20目,得到成品消栓通络颗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7069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